查看: 4987|回复: 37

西行漫记——西藏、敦煌、新疆漫游(并附观马骑马穿越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13: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记:
暑假里不顾医生建议我休养半年、好好治疗伤膝的忠告,独自漫游西部一个多月,从北京出发至西藏,后转行敦煌、新疆,一路上认识了许多朋友,看到了很多美景,被西部美丽的风景震撼和淳厚的风土人文所感动。那里的高山、草木、天空、河流、湖泊、草原、戈壁、沙漠、古城垣、艺术、人们、马儿、牛羊、天地里的诸多生灵……至今仍无不牵绕着我的灵魂。无奈本性慵懒又害怕辞不达意,回京多日,秋意渐浓,却仍未动笔,真是不应该。现在悔过,立刻追踪记忆、记录感触,不要让这段经历风干变苍白,同时也跟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和交流。
由于性格随意、散漫,所以旅行完全随兴而至,如果不是时间和费用的限制,倒是可以继续走下去,很多地方都没去,很可惜。不过留一些期待以后体验也应该很好。:)人生有古训云:好物不可一次享尽。此乃金玉良言,放之四海皆准。
这个漫记也将秉承“散漫、随兴”的风格,但愿能象孩童一样烂漫而美好地记录下美丽的、可爱的、感动的、沉静的、温暖的……点点滴滴。
发表于 2011-12-1 14: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17日晚北京出发,48小时硬座,快乐旅程。——7月19日晚抵达拉萨。——20日休息:东措青年旅馆,转悠,八角街,大昭寺朝圣的人们,穿过拉鲁湿地,同学请吃饭:面向湿地,在拉萨傍晚的天空下。——21日,大昭寺门前伫立,至堆龙德庆返回,大昭寺广场露台饮酒,大昭寺面见主持。——22日,天葬台、色拉寺、辨经——23日,轻微感冒,布达拉宫,晚用藏餐。——24日,罗布林卡,刚吉餐厅,晚为朋友送行。——25日,联系去纳木措事宜,结识众游伴,一人溜达,露台餐厅认识两个喇嘛朋友。——26日~27日,美丽的纳木措,日落、日出、湖水、星空、蓝天,返城逗留羊八井,晚,拉萨河边放烟花,拉萨的酒吧。——28日,骑车逛街,晚众友聚餐,大昭寺广场边的露台,看群山日落。——29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拜佛开光,壮美的雅鲁藏布江。——30日,联系去云南班车,色拉山下的苹果林里煮茶、喝茶聊天。——31日,休息。     8月1日天未明,遭遇同屋韩国男生骚扰,冷静处理、将之搞定,换旅馆,雅喜,休息。——2日办理尼泊尔签证,晚朋友聚餐腐败,决定次日去林芝。——3日~7日,林芝、八一镇——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鲁郎林海、古城堡、巴松措、小木屋、阳光、自然醒——返回途径拉萨,羊卓雍措,湖边的风、星星、流星、船,一只叫“老虎”的大狗——严重撞头,晕,受伤,乘船游羊湖,清澈的湖水,下午返拉萨。——8日取签证、休息。——9日买去尼泊尔车票、休息。——10、11、12日,骑车转悠、马场、退车票、买飞南京机票,退南京机票、买至敦煌机票,和桑嘎一家过“林卡”,悠闲自得。      8月13日,飞至敦煌、西安转机、与朋友汇合。——14日,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玉门关、汉长城、阳关。晚上赶往柳园火车站,两个小时的的车程,茫茫戈壁,簇簇红柳。——15日晨,抵达吐鲁番,坎儿井、葡萄沟,下午乘车去乌鲁木齐。——16日,自然醒,乌市转悠,羊肉串、酸奶、拌面、大巴扎、和田玉。——17日,乌市开往布尔津,9个多小时,途经克拉玛依、魔鬼城雅丹地貌,无边的油田、钻探机。布尔津夜市。              8月18日,布尔津~贾登峪,单身女子雇向导、三天骑马穿越开始:贾登峪~禾木。——19日,禾木~黑湖。——20日,黑湖~喀纳斯湖。——21日,喀纳斯湖边返回布尔津,广阔草原落日的景象,神秘而壮观。       8月22日,布尔津~白哈巴(途经,美丽的大片的白桦林)~布尔津~乌鲁木齐,穿越沙漠油田公路,天然气田,火苗。——23号,乌市转悠,下午动身,晚九点抵达北京。       第一次西部漫游圆满结束。简短事务性总结和感触:1.        好身体很重要。感谢上天眷顾,此次出行,除了初到拉萨一点点头疼和由于三天未睡好轻微感冒两天外,我的身体一直都很好。吃得好,睡得香,跑得动,没有任何水土不服和过敏症状,以及体力不支现象。考虑到多数时候都是我一人在跑,回想起来,未免庆幸和感谢上天。2.        非常感叹:好相机很重要。我的老机器反应太慢,错过很多精彩镜头;输入过程中又有遗失,损失了拉萨街景,非常非常可惜;喀纳斯骑马穿越途中,不幸电池不足,未能充分拍下美景和旅程,非常非常遗憾!幸而只有一些可以充数,勉强表明大概过程。下次出行,一定要准备好相机。
发表于 2011-12-1 16: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出发2006年7月17日  21:30分开车  北京西——拉萨T27次 08车006号    票面价格   硬座   389元   加黄牛票共付700元大洋       笨重的行李,跟着师兄带领的学生队伍“天色观行”一起,激动地出发场景,车站留影,以至于跟踪青藏铁路开通报道的电视台记者们轻易地捕捉到了我们,我“终于”在电视上露脸啦!(接下来的两天以及后来一直有朋友、同事、学生发短信来问我:你是不是去西藏啦,我在电视上看见你了——嘿,俺也不小心做了回“名人”!)      (据说报道的内容是,青藏铁路的车票并不难买云云,——天知道,我的票可是一个健壮的男生排队很久,好不容易从黄牛手里拿的高价。卧铺的价格,硬座的待遇。:))(二)7月17日夜~18日晨      卧铺!卧铺!      夜未央。东倒西歪。硬座变卧铺。横七竖八。     (由于没有站票,座位还算宽敞,过道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可以睡两排人;座位上可以躺着休息,座位底下也可以躺着人,深夜里,车厢里熄灯后,俨然变成了卧铺车厢,大家都睡得很香。夜里列车员被临时召集开会,面对这睡得如此之熟的满走道的人们摆成的“龙门阵”,无从下脚,只能小心翼翼再小心翼翼,一个个变做长了翅膀的芭蕾舞演员,见缝插针地穿过长长的走道,一边还对列车长抱怨不已。我则眯着眼睛偷笑。(三)敬业的列车员      这趟车上的列车员们据说都是军队上抽调下来的优秀分子,既能保证列车安全,又吃苦耐劳,非常敬业。小伙子们都很年轻,服务很周到,每到一站,他们在车厢门前都站得笔直,还是军队的作风。由此也让我们感到很安全。(四)7月18日   早晨    西安      古老的城市,浅浅的痕迹。      7月18日  下午三点  兰州              ZJ的折叠小自行车成了最佳的拍摄道具,每到一站,它即被拿下,让我们来摆个pose。      兰州,老爸当年年轻的时候奋战过得地方,兰州军区,野战军。      干干的山坡、土层。黄河支流,混黄的河水。      7月18日  下午7点04  西宁      青海。湿润、翠绿,绿色更多了一些。      7月18日夜~7月19日早晨      又是夜未眠。又是东倒西歪,地下又躺倒一片。有背包族到点儿就拿出防潮垫来,占领有利位置。呵呵,一群可爱的人。(五) 7月19日  早晨6点20分   格尔木      从座位底下爬起,其实还没睡两个小时,睡眼惺忪,跑下车去。清冷新鲜的空气,天空已蒙蒙亮,晨光里有灰色清亮的云。格尔木,终于要进入真正的青藏高原,开始第二段,格尔木——拉萨的旅程。      上午8点40分左右,进入可可西里。      雪山,草原,一望无际。      下过雨的天空,多云、湿润,到处有浅浅的水滩。      三三两两、或成群的藏羚羊,高原的精灵……      我们欢呼雀跃,奔跑过去拍照、录像。精灵们安详地立在草原上,安静地看着我们的火车飞驰而过。是的,我们只是这空旷、神秘的天地间匆匆的、好奇的过客而已;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ZJ戏言,那些羊儿也在看我们哪——看哪,又过来一趟火车,车里又一群傻瓜探头探脑的……            上午9点25分,楚玛尔河站(海拔4495米)      此时,车上海拔表4307米。      感觉有些气闷,稍闷有些不舒服。到了唐古拉山口会怎样啊?      成群的藏羚羊、牦牛。青藏公路上的连绵不绝的军车车队。      7月19日上午10点35分,过秀水河站      蓝天,红土地……      上午10点45分,海拔4520米。上午11点45分,过沱沱河、长江源头,海拔4348米。 蓝天,白云,旷野,草原,长途运输汽车…… 变幻的白云,在明净的天空自由漫步,天际线非常的低,漫无边际的云海,简直太美了!  中午1点05分,三江源地区,海拔4640米。  沿线蜿蜒交织、浑浊昏黄的河流应该是布曲。  三江源头,母亲河、生命河的源头。  云给绵延的山坡投下巨大的阴影,端庄地伫立。  一片连绵不尽的冰川,一头悠闲的野驴,在太阳底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7月19日  午后1点37分,唐古拉站,海拔4821米,唐古拉山口,5072 乘务员说,刚才过的那个就是唐古拉山口,青藏铁路的至高点,无人区。 海拔逐渐降低,翻过山口,就进入西藏自治区。
发表于 2011-12-1 1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下午两点半,临时停车于一个名为“托居”的小站,与迎面开来的列车交汇、错车。     车行过无人区,铁道边有三三两两的养路工人,好奇而友好地向我们招手,晒得黑黑的,憨厚而质朴。我也透过车窗向他们挥手,突然之间,眼睛酸涩:他们是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他们是伟大的,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衣食无忧,坐在舒适的列车里,躲避强烈的紫外线,新鲜、好奇地欣赏窗外的风景。而恶劣的环境里,憨厚、勤劳、没有那么多欲求的他们,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一寸一寸地修建这条承载我们欢乐的铁路,并养护着它,为我们的快乐和安全默默地付出。当列车经过他们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他们挥手致敬呢?     对于我们,青藏铁路为我们旅游、探亲、探险提供了便利,对于本地的藏民和其他广大民族的居民来说,青藏铁路是改变他们命运和生活的生命之路,是他们打开封闭的世界、与外界沟通的希望之路。所以列车经过他们的时候,这群善良的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真诚、幸福、友好。在这里,天地都那么圣洁,人们的心灵也那么纯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吝惜自己真诚的回应呢?又有什么理由不感动呢?     我终于来到了西藏,我流着热泪奔向这圣洁的天地。     一路上,经过了西部的山山水水,内心的触动不必言说。每一块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处树木,每一方水土养育的人们,都让我深怀感动。     很多东西,一时无法言说。真是深爱这一切。(七)7月19日 下午3点35分左右,安多站。小雨。      途经措那湖。美景。(远处的湖心上空,有团团的紫色的云朵,从天空往湖水里也投下紫色的一块光来,那里正在下雨。)      (这是途中看到的第一个湖,其它亲自到水边驻足、亲近的湖有:纳木措、巴松措、羊卓雍措、黑湖、喀纳斯湖;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河流,真是各自有各自的个性和魅力,大自然真是千姿百态、万般迷人。)(八)7月19日 下午4点半,即将到达那曲。      途经藏北羌塘草原,无边的牧场。牦牛、羊、牧人们……      头很痛,痛得厉害……不知是高原反应还是没睡足觉。      (火车一连开了好几个小时,仍然没有走出这无边无际的水草丰茂的藏北草原,太阳渐渐西斜,阳光变得金光灿灿,无尽的绿色大草原、成群的牛羊沐浴在金光里,头顶是碧蓝的天空。这幅景象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中。)      下午6点55分,过当雄。       ……一个穿藏袍的牧人,象雕塑一样,远远地站立在草坡上,看着我们的火车飞驰而过……       下午7点35,即将到达羊八井站。(九)晚上九点,抵达拉萨!      (漂亮的拉萨车站,可惜我的相机没顾得上拍,只忙着联系接我的老同学以及和师兄他们道别了。西藏大学的接待师生给我们戴上了哈达,接着我们就兵分两路,各自行动啦。他们住西藏大学,我住八角街附近的的青年旅馆。)       (老同学变了模样,毕竟八年没见了。他已然变成了地道的藏人,黑黑的、粗犷的外貌、长长的卷卷的头发,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        九点多,拉萨的天空在渐渐变黑。同学开车载我去拉萨市区。好奇怪、好陌生。拉萨,多么奇特的城市!        转过弯弯的山道公路,感觉仿佛到了另一个时空……(十) 西藏第一餐,同学请的印度餐,一种仿佛我们家乡那种叫“朝排”的大饼,加一些肉,小菜,咖喱,还有一种叫masala tea 的饮品。我却实在吃不下。        第一晚,暂住同学那。穿过拉鲁湿地,来到一座郊外的房子。院子里有一只叫Tuidru的藏獒(意思为“狮子”),满天的繁星,在色拉山下,大大的院子和房间。(房门前有一片苹果林,结着青青的果子。)听音乐、看电影,品评一个叫“冈拉梅朵”的电影样片(冈拉梅朵,藏语中是雪莲花的意思)。可能是高原反应,没有睡意,三天没有好好休息了。聊天到五点钟,休息。              十一点多钟醒来,看到外面有刺眼的光,跑到院子里。院子背后紧挨着浅土黄的高高的色拉山,光秃秃的,可是包裹着它的是那么蓝、那么蓝的天空和如此灿烂的阳光,所以山上的脉络就显得越发清晰和雄壮。Tuidru冲我汪汪叫了几声,我友好地冲它说话,并扔了火腿肠给它吃,它就懒得再动,躲在一棵树下不再叫了。       收拾行装,回城,在一个藏式青年旅馆定了房间,同学就忙工作去了。       我则四处转悠。【累了,以下进入第三篇,不严格按照时间,而是按照名词和事件,纯粹的随想、漫记了。】
发表于 2011-12-1 18: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33299..JPG


  333300..JPG


  333301..JPG


  333302..JPG
发表于 2011-12-1 2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33305..JPG


  333306..JPG


  333307..JPG


  333308..JPG
发表于 2011-12-1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33309..JPG


  333310..JPG


  333311..JPG
发表于 2011-12-1 22: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33312..JPG


  333313..JPG


  333314..JPG


  333315..JPG
发表于 2011-12-1 23: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改了一下,嘿嘿


附件:


  333327..jpg
发表于 2011-12-2 01: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已经坐在有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的一个角落里,嘈杂、污浊的空气重新包围着我,又回到按步就班的生活中去,想要清澈地抓住拉萨的印象是多么的难。许多新鲜而又细微的感受,包括气味、声音、某个光线,仿佛只有在那时那地才可以最真切地被捕捉。当我静静地回想的时候,四面八方的信息和回忆突然之间一起向我涌来,我一下子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她太丰富、太古老而又太新鲜、太经典又太富有变化、太沉静而又太有魅力了!         拉萨四面环山,拉萨河在南面缓缓流过,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高原城市,也被叫做日光城、圣城。这里海拔3650多米,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晚上九点多天还不会黑;城区和近郊座落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宫殿、寺庙,比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等等,来自藏区各处、乃至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们络绎不绝,布达拉宫门前一直有朝拜的人们,大昭寺的门口总是有磕长头的人,寺庙广场的白色塔炉永远香烟缭绕。拉萨应该是在同一纬度上海拔最高、最大、最古老和最有魅力的城市。        拉萨的天气很干燥,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所以很多来自平原的人刚到时会有头痛、失眠等高原反应,夏天要稍好些。这里的天空很蓝,云层很分明,在街道上一眼望去,很开阔,可以看到尽头的远山。除了本地的藏族人,长期居留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四川人,他们在这里经营各种生意,据说四川话几乎成了这里的另一种官方语言,还有其他地方前来寻找发展机会的内地人,比如青海、东北、北京、江苏等等。这里的饮食除了藏餐,大部分都是川菜,当然也包括一些尼泊尔、印度菜肴。       拉萨的大街上走着各种穿着打扮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种族的人们,特别是在北京中路上、八角街、大昭寺、布达拉宫广场一带,这里是时空交汇、极具包容力和吸引力的地方。八角街、大昭寺附近人气最旺,商贩云集,各地的旅游者们聚拢而来,从这里可以淘到各种藏族的、印度的、尼泊尔的物品,比如藏药、首饰、工艺品、服装、唐卡等等。这里也是特色餐厅汇集的地方,比如雪域餐厅、玛吉阿米、甜茶馆等等。       八角街和大昭寺的关系,真可以用一句西方谚语来印证:“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八角街的任何一个入口总能走到大昭寺。清晨和黄昏转经高峰期,千万不要围着大昭寺逆时针而行,否则会被朝圣者们汇聚成的顺时针的人流缓慢而坚决地冲击,行走异常艰难。八角街里面的巷子仍然居住着许多当地藏族人,他们是老拉萨居民,就象北京城的老北京人目睹北京的变迁一样,他们静静地看着拉萨的变化。每天清晨临街的店铺开张,当地居民前来购买各种饮食以及生活杂物,旅行者们则夹杂在其中,好奇地感受这一切。临街向阳的窗口总是摆满了各种盆栽的鲜花,灿烂的黄色、红色、紫色、粉色,衬托着油绿的叶子,在同样灿烂的阳光、碧蓝的天空和白色的粉墙以及黑色的窗框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北京中路上、八角街一带有许多青年旅馆、宾馆以及形形色色的有特点的藏式、印度式尼泊式的餐吧和酒吧,特别吸引外国人和心态年轻的自由旅行者。青年旅馆是一个热闹的、有活力的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在此交换信息、结伴、停驻、出发、交朋友、甚至产生爱情。旅馆门口的信息栏总是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帖子,征友的、结伴的、求购的、转让的、相约一起腐败的……有的青年旅馆内部也有酒吧和俱乐部,有些老板和主持者本身就是很喜欢西藏,留了下来,还有的俱乐部内长期逗留着一群年轻人,他们往往是骑车走青藏线、滇藏线、川藏线到达拉萨,有的要骑行一个多月甚至3个月,然后彻底休息一段时间,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也不像其它的旅行者一样计划着四处出游,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休息,在拉萨晒太阳,高兴了就结伴骑车或开车去附近不太远的地方。        我还看到一个身怀六甲的西方年轻女孩,经常在我居住的青年旅馆里出没,我惊讶于她的勇敢。后来知道,她的丈夫是附近一个小酒吧的老板,是一个藏族小伙子。拉萨,吸引这么多来自全国、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里,在这里经历很多,又离开,让很多人长期或者永久留驻下来,她是名副其实的魅力之城。                     拉萨现在已经很现代化了,整齐宽阔的马路和街道,许多新建的没有丝毫藏式特征的现代建筑,大型的物品齐全的超市,类似内地的豪华的酒吧迪厅等娱乐场所,马路上高峰的时候居然还堵车!机票预定处、宾馆和邮局有很多外国游客,那里的职员很多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藏语和汉语也转换得很自如。总之,内地的一座中等城市拥有的东西,她都有了。我的同学曾经跟我说,8年前他刚到时傻了眼睛,拉萨连一条象样的马路都没有,布达拉宫前面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而现在拉萨已经变化太多,不再象拉萨了,跟内地的任何一个中小城市差不多。许多人也对拉萨的现代化、热闹不以为然甚至愤愤然。       其实,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整个中国不都是这样么?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怎样既能够又发展,又不丢失自己的特色、文化和传统?即使表面上看上去,拉萨的青年们也穿牛仔、开汽车,拉萨的面貌很现代化,一些商业区、景点也有惟利是图的藏族人,但是并不能削减拉萨的独特魅力。       八角街、大昭寺、布达拉宫周围的老城以及许多老寺庙依然是人们心目中拉萨的象征。藏族的文化、艺术、习俗依然深深扎根于藏族人的生活中,而宗教信仰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能改变和消弱的,或者说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削弱。这些在我后来的短短的旅途中都能观察和感觉得到。
发表于 2011-12-2 02: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我曾看到,在罗布林卡里一个达赖曾经休息的沙发前,中年藏人们非常虔诚地顶礼膜拜,跪下用他们的额头轻轻触碰座垫,估计是象这样虔诚的人为数众多,以至于座垫早已被磨得油光发亮。      在色拉寺的一个扎仓(注:扎仓相当于寺庙的一个单元,其中供奉专门的佛,喇嘛们平时的修行起居也按扎仓分开)里,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他们的四五岁的小女儿朝拜,父母给各个神龛前供奉上角票,女儿跟在父母的身后,很认真、很自然地把她的前额微微低下触碰案头的黄色锦缎,她其实也不过比案头稍稍高一点点,没有人教她,她做这一切就好像吃饭前要洗手一样普通。我们走上寺庙大殿的时候,很多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下山,几岁的小孩有的甚至更小,他们的鼻头上无一例外的都被抹上了黑色的一块,那天应该是活佛为小孩们祈福的日子。他们兴高采烈地下山,父母们带着孩子们来寺庙就好像我们内地大人们带着小孩去逛公园、游乐场一样平常。       我们内地的旅游者购买西藏各地的门票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张,而当地的藏民只要一元或者2元,为此很多旅游者愤愤不平。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藏民们就会发现,虽然门票的花费很低,但是他们朝拜寺庙是很经常的,而且往往不局限于一所寺庙,在几乎每座神像前面,他们都要供奉和布施。虽然大多是角票,但是量多而且频繁,长期下来,他们为寺庙的捐献是非常多的。传统的西藏人往往宁愿把他们收入的大部分捐献给寺庙、活佛、以及他们心目中的宗教领袖,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有雄伟的布达拉宫内以及很多大规模的寺庙,这些地方内部金壁辉煌、财宝聚集,达赖和班禅的灵塔所用的黄金多达上万斤,宝石不计其数。所以,想想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们作为远道而来的旅行者,只是偶尔进一下寺庙有点捐献罢了。况且,也不用把这种埋怨针对在藏人身上,售票是商业、旅游部门和政府的行为,自有它们的道理。
发表于 2011-12-2 03: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逢下午3点半到五点,在色拉寺中层的庭院里,修行显宗的喇嘛们都要进行他们的必修课——辨经,这真是很奇特的场面。宽阔的中式院落,院子里有错落的树木,地上铺着白色的碎石,穿着红衣的喇嘛们三五成群、或两人一组,或坐或站,展开激烈的辩论。他们说着藏语,讨论得投入而激烈,并伴随铿锵有力的言辞而作出各种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拍巴掌、跨步、转身。他们的表情也丰富多彩,或激动、或沉思、或眉头紧缩、或慷慨激昂、或得意洋洋、或认真聆听……院子周围有很多围坐着听他们辩论的人,其中有很多游客,他们有的拍照、录像,有的也安静地坐默默地观看。       我也坐在一边,看着这一切,脑中却陷入空白,灵魂出壳。喇嘛们非常投入而认真,他们丝毫不理会周围的旅游者们的拍照和观看,正是他们的这份专注深深吸引了我。渐渐地我把注意力转移到听辨经的周围的人,我注意到有一些藏族的居民也在旁边坐着听,他们的表情随着辨经者而变化,一样地投入和认真,好像听到了很有趣的东西,脸上挂着领会的微笑。我询问一个藏族中年妇女和她的十几岁的女儿,喇嘛们在辩论什么。她们告诉我,喇嘛们辩论的是关于天文、地理、自然、植物的知识包括佛经里的一些道理。我这时候很羡慕她们,虽然我听不懂藏语,但是我还是被这些辨经者、认真地聆听者之间的理解和默契的氛围所感动。我们这些旅行的外来人,只是身处局外观看这一切,真正的藏族人是快乐安详地体会着这一切,宗教细微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这些并不会随着他们拥有了电视、手机、汽车而立刻改变。
发表于 2011-12-2 05: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上旬的一天,是藏历6月15日,我骑车经过西藏电视台西侧的药王山下,看到很多藏族人在山后围墙边的一块大岩石附近逗留,焚烧草药,并排队在黑色的岩石上蹭身体的各部分,队伍中有老人、儿童、中年人、妇女、年轻的衣着时髦的男女,但是他们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那么自然。据说这一天,药王山的岩石有驱邪吸附病害的功能,人们只要在这里焚烧药草、并把自己的身体和岩石相贴合并摩擦,那么身体的病痛都会被吸走,再也没有了。      黑色的岩石有一处也不知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使然,凹下仿佛人形,正好可以容下一个成年人,这一处和附近的岩石都已经被磨得锃光发亮了。一个老太太非常认真地把草药堆用力吹出火苗来,一直不停地吹啊吹,让人担心她的身体,她仍然在坚持,一直看到火苗熊熊燃起,她才欣慰地停下。一个穿牛仔裤的小伙子蹭完身体后,走到药堆前,从自己提的袋子里抓了一把草药就放上去,就好像我们内地的青年取麦当劳的吸管一样娴熟自然;排队的孩子们看到我在拍照,好奇地聚在一起重我微笑摆姿势;一些被人们牵着的小狗们趁机打架,好不热闹。我也“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一把,趴在岩石上蹭了蹭,祈祷病痛统统跑掉。
发表于 2011-12-2 06: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广大中原人以及其它民族不同,西藏人有着独特的墓葬风俗。除了一部分藏区有土葬、水葬以及部分高僧实行火葬和塔葬外,天葬是目前最主要的墓葬形式。藏人是不惧怕死亡的,这和他们的信仰有关系。他们远古的宗教信仰苯教就相信人的身体来自上天,尸体无需拜祭,死后应该重新回到上天。后来佛教在藏地盛行以后,佛教里的众多教义也对此有直接影响,“布施”是佛教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多少表示一个人的虔诚的程度,也直接决定到他未来能否超脱。布施中有一种是舍身,敦煌发现的《要行舍身经》中,即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葬尸场)中。佛经中还有“尸毗王以身施鸽”和“摩诃萨垂投身饲虎”的故事,宣扬“菩萨布施,不惜身命”、“求道如此,及可得佛”。每一个地区都在附近有固定的天葬台。拉萨附近的天葬台有一处在郊外的色拉山上。7月中旬某一天的清晨,天还没有完全亮,我和朋友早早地赶到山下,准备偷偷观看天葬。山坡上有许多画在岩石上的佛像,山脚下有一条河,通往山上天葬台的桥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用中、藏、英三种文字写着警告的语句,大概意思是不许偷拍天葬、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一个骑着摩托过桥的人,在我们观看牌子的时候停下来,冲我们嚷嚷,态度非常凶狠,估计是和这次天葬有关的人。我们沿着河道外延的碎石路往前走,这条道路应该是人们沿着附近的色拉寺转经而围着山走出来的。其实,我并无意于要去观看那血淋淋的场面,我倾向于尊重藏民族的风俗。我更多的是想感受一下整个氛围和大致的过程,具体到天葬台上的那些操作和秃鹫飞落台上将骨肉一扫而空的场面并不是我很想看到的,事实上我也没看到,但是我收获了更多。就在我们沿着山的背面辛苦攀登的时候,我们闻到了一股草药被焚烧的味道,一道烟在有天葬台的山坡那边缓缓升起,当地一对牵着一条藏獒爬山散步的父子告诉我们,今天一定有天葬,这是天葬师在焚桑引鹫。果然,陆陆续续地从山谷深处飞来了好多只秃鹫,在晨光中逆光而行,错落停在我们头顶的山脊上,这时候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我们完全处在山的阴面,于是就看到了一幅异常奇特的、众多秃鹫停歇在蜿蜒的山脊上等待食尸的剪影。 还没等我们爬上山顶,忽然之间,山脊上的秃鹫一下子都没有了,阳光渐渐升起来,我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从秃鹫俯冲到天葬台到台上的尸骨消失只要几分钟时间,于是不再往上爬;停下来和那对父子攀谈了一会儿,和藏獒玩了半天,下山,沿着原路返回。我们转到了山的阳面,有吃饱了的秃鹫三三两两停在突起的岩石上晒太阳。我们继续前行,看到山坡大石头上有一些用白粉画出的天梯,那是藏人祈祷亲人的灵魂能顺利升天。阳光更强烈了,天空是醉人心魄的深蓝色,山被照得发出刺眼的白光。这时候我们突然看到深蓝的天空里盘旋着几十只秃鹫,甚至更多,密密麻麻,非常壮观。我想死者的亲属们看到后应该会很高兴,因为这预示着死者的灵魂已经得到飞升。靠近天葬台不远的山坡上,布满了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的玛尼堆,每一堆都很工整,密密地摆满了整个山坡。我们经过的时候,许多路过的藏人还在堆石头,他们不会把原有的打乱,而是从附近干涸的河滩里继续拣碎石。在西藏的其它地方,我也看到了许多这样的玛尼堆。天葬已经结束了,死者的亲友们的汽车缓缓驶远了。我们走近天葬台,先要下一个山坡小道,然后绕到突起在一块坡地的大岩石上,这块巨大的岩石就是天葬台。山坡小道有一段处在天葬台的阴影中,两边山坡的树枝上挂满了各种衣物,都是天葬师从台上扔下的死者的衣服。我突然感到一阵寒意,幸而我没有看到具体的直接的场面。登上天葬台,终于看到了全貌,巨大的石坡上有一处还有着新鲜的血迹,入口有三个大石墩,旁边的一把石锤上也有新鲜的血肉的痕迹,地上洒着白灰。石面上有很多浅浅的凹洞,据说是用来捣碎人的头颅和骨头,然后和上糌粑。石头尽头停着几只麻雀,正在啄食着什么,台子上散落着白色的哈达。可以想象刚才这里发生了什么。几个藏族青年男女,嬉笑着来到旁边,他们中有一人俯身在石墩上,另一人拿着还沾着死者血肉的石锤对俯身的人作敲打状,锤子轻轻落在了那个人的后背。我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走过去问他们,怕不怕?他们几乎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问了半天,他们知道了大概意思,我说,你们不怕这样吗?——我的意思是刚刚敲死人尸骨的东西他们拿来玩,还模拟锤打尸体的样子,难道不害怕。他们摇摇头,说不怕。我又问,那你们怕死吗?他们又笑笑摇摇头,不怕啊。……呵呵,害怕死的是我们,好奇的是我们,不知道死后归宿的也是我们。藏人是不惧怕死亡的,他们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会以怎样的方式消失,又会去向哪里。
发表于 2011-12-2 07: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人仿佛天生就是能歌善舞的,藏族的歌舞也有着独特的魅力,歌唱和舞蹈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他们的歌声嘹亮、开阔,我们可以想象在辽阔的无边的草原上,只有这样的歌声才能抒发他们的内心。而对于舞蹈,男人们跳起来充满阳刚力量,女人们则显得柔美,集体舞蹈比如锅庄还有劳动时候跳的一种夯地舞,都是要人们一边唱一边跳的。有一次我在色拉寺的一个大殿里,突然被一阵有节奏的歌声吸引,循声沿着木头梯子走到大殿屋顶平台上,看到一群青年男女正拿着夯地的工具在边歌边舞,他们的衣服上沾满了灰泥,好像正在干活或者刚收了工。没有任何伴奏,他们却唱得非常有节奏,夯子和脚步在地上舞出了节拍,歌声婉转而嘹亮,就这样循环往复。我站在那里入了迷,久久不愿离开。起初我以为他们是为了某个庆典在排练演出,直到后来我去罗布林卡,在一个正在修缮的宫殿里,看到了同样年轻的一群男女在还没干透地面附近休息,我询问了一个负责人才明白,这是传统的藏族习俗和劳动方式,他们认为地面只有靠人工这样一点点夯出来才结实,这样的过程往往要持续好几天甚至几周。年轻男女们有耐力、有力量而又力度均匀,边歌边舞把枯燥的劳动变得有趣,同时,歌舞还含有对房屋祝福、祈福的意思。8月中旬我即将离开拉萨,有点不舍,因为雪顿节快到了,这个节日很热闹,藏族人会全家盛装去寺院观看展佛晒佛,会在城里沿着布达拉宫或其它大的寺庙按顺时针方向转经,然后去罗布林卡或者林子里、草场上过林卡,会有藏戏、歌舞表演。过“林卡”有些类似我们的郊游,平时他们也过,全家一起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待上一天,带上很多好吃的,且歌且舞,休息娱乐。经过羊八井的时候,开阔的天空下、远处草场上有一堆藏人坐在一起聚餐,地上铺着一堆东西,旁边散着几匹马悠闲地吃草他们在过“林卡”,远远地听到他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在拉萨马场我偶然地和一个藏族大家庭提前过了一次“林卡”,在草地上,群山之间,蓝天底下,整整呆了一天,享受他们的美食和他们的轻松闲适。大人们准备食物、谈天说笑,一对老人则含饴弄孙,小孩子们奔跑在草地上,踢球、嬉戏。我起初是作为拍摄者好奇地看着这一切。同时有好几个大家庭在聚会,我关注的是其中一个,不经意间,我听到另外的一个遮阳帐篷里响起了优美响亮的歌声——他们吃着、说笑着就唱起歌来了。我跟着一起过林卡的这个家庭有很多小孩,他们对我都挺友好,不停地给我拿吃的,这个家庭中的三儿子,叫桑嘎,是喇嘛,现在哲蚌寺进修学习,这次还带了一个同伴和家人一起团聚。所有的儿子女儿都带了家庭到齐了,所以很热闹。聊天说笑间,桑嘎拿起他们随身带的藏族六弦琴弹起来,他们其中的一个表弟和表姐也唱起歌来……又是歌声。这只是藏人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他们安详地对待生活。很难想象内地的家庭,如果要一大家子聚齐了是多么的困难,往往只有在春节才有这个可能。而他们则尽情地享受身边的自然和天伦之乐。这种反差并不完全因为繁忙与闲适的差异造成的,更多的是观念的不同。
发表于 2011-12-2 09: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城市的魅力,除了离不开与生俱来自然条件,她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积累更多来自于这个城市里的人。所以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在街头转悠,或者就坐在大昭寺广场边的露天酒吧上,看各种各样的人。我喜欢看藏族的男女老幼,看他们悠闲地踱步、做活计,看着各种汽车(这里更多是越野车)驶过拉萨街头,消失在远远的蓝天尽头;挂着“高原红”藏区的妇女们,身穿藏袍款款地走在街头,爱美的她们有的为了减轻紫外线的伤害还戴上了各色口罩或者围上面纱;剽悍的藏族小伙子打着口哨经过;有一些藏人抱着乐器在广场上弹唱,另有出了专辑的藏族歌手自己摆摊促销,一些人在围观,小朋友们在大昭寺广场上放风筝,开心地看风筝飞在傍晚拉萨的天空中,旁边走过穿着红黄衣服的喇嘛、中国内地的游客、情侣、或者容貌奇特的外国旅游者……阳光明亮得晃眼睛,天空蓝得让人觉得仿佛这就是世界最高的城市,是离天堂最近的城市(阿里的首府狮泉河海拔更高)。拉萨是得到上天眷顾的地方,是上天的珍爱。不管拉萨的大街上是否车水马龙,不管有多少外来的旅行者抱怨拉萨不再是他们心目或想象中的拉萨了,这里的人们依然以他们的方式继续接受上天的恩赐,安详地生活。很爱西藏,祝福这里的一切和这里的人们。祝福我生长的这个国度里的所有生灵。
发表于 2011-12-2 12: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失掉了很多八角街的照片,这也是令我非常遗憾的事情之一。


附件:


  340538..JPG


  340539..JPG


  340540..JPG


  340541..JPG


  340772..JPG
发表于 2011-12-2 14: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569..JPG


  340572..JPG


  340573..JPG


  340574..JPG


  340575..JPG
发表于 2011-12-2 15: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殿天台上有很多只小猫,不怕人,很平和。


附件:


  340576..JPG


  340577..JPG


  340578..JPG


  340579..JPG
发表于 2011-12-2 16: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些旅行的外来人,只是身处局外观看这一切,真正的藏族人是快乐安详地体会着这一切,宗教细微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这些并不会随着他们拥有了电视、手机、汽车而立刻改变。 ”祈祷今后也不会改变
发表于 2011-12-2 18: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有也只是相对,相对于我们的短暂一生。
发表于 2011-12-2 19: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646..JPG


  340648..JPG


  340650..JPG
发表于 2011-12-2 22: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668..JPG


  340669..JPG


  340670..JPG


  340671..JPG
发表于 2011-12-2 2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679..JPG


  340681..JPG


  340683..JPG


  340689..JPG


  340691..JPG
发表于 2011-12-3 0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708..JPG


  340710..JPG


  340711..JPG


  340713..JPG
发表于 2011-12-3 0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730..JPG


  340731..JPG


  340736..JPG
发表于 2011-12-3 03: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740..JPG


  340743..JPG


  340745..JPG
发表于 2011-12-3 04: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747..JPG


  340748..JPG
发表于 2011-12-3 05: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753..JPG


  340758..JPG
发表于 2011-12-3 0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340773..JPG


  340774..JPG


  340775..JPG


  340777..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