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0|回复: 0

[重庆 涪陵] 陪都记忆——那些正在消失的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0 2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长达一周的整理修图写文,终于完成了这篇小记,虽然还显仓促,却也算尽了全力,处理完最后一张图,已感疲惫至极,然身体之累犹可,心之累无痕,那些不管是已经成为废墟的,还是依然坚强屹立的老建筑一次又一次给着我极其深刻的触动,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缔造一个又一个文明的同时,往往忘却我们的历史,在新与旧的战争中,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知道时尚与古老、现代与历史的融合真谛,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懂得我们生存的意义。


前言:为了忘却的记忆


  由于有了和秋秋同学的约定,便有了我这篇似游记又非游记的文字;由于有了大猫的加入,我们重新踏上了八年前的道路,去探访已经相别四年的那些老建筑,那些老朋友,那些陪都的老故事。当年那些因为同样追求踏上搜城道路的朋友们现在大多已经不在了重庆,但似乎还是有种声音在时常敲打我的心房,既然回到了家乡,我就该继续以前的道路,去为他做点什么,哪怕是留下一瞬的光影,也不枉曾经的坚守。


  觥筹之间,老朋友的提议,我们再一次背上相机,拿着案夹,开始重新穿梭于坡坎小巷之间。由于并没有走当年我所负责北路军和大猫所负责沙磁纵队的路线,所以将要面对的这些老建筑的宿命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在这里要感谢渝崽和妍儿,不远千里,筹集传来了以前中路军和江南纵队两个小组搜城的部分资料,为我们制定攻略和路线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尽管时间有限,我们仅仅走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感受却是非常深刻甚至痛彻心肺的。虽然重庆是我的家乡,但我不得不说,在我去过的城市里,重庆对老建筑的保护是做得非常不够的。短短的四年过去了,当我再次对照着曾经留下的那些影像去找寻时,他们中的许多已经永远的停下了诉说的声音,空留下机器的轰鸣撞击着我的心灵,也永远的粉碎了那些陪都不应该被人忘却的记忆。捧起一抔瓦砾小心的装在包里,算是对往事的祭奠。


  那些童年的往事一齐扑了上来,那时的山城总是上上下下的感觉,青石板的山路在城市中蜿蜒,连接着山上的城和山下的区,吊脚楼悬于陡壁之上,就像重庆的市树黄葛树一样昭示着重庆人世世代代的坚韧和顽强。过江缆车和码头轨道车上下之间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诉说着山城无畏天堑的传说。那就是我的家乡——重庆。记得认识妍儿的时候,我说我小时候住在孙元良将军的府邸里,从一楼走下去就是面向峡谷的回廊,特喜欢在里面穿梭,因为就像迷宫一样,她非常兴奋的告诉我她也住在老楼里,那是林森曾经的公馆,非常的漂亮,每一个小地方都非常讲究,透露出古朴的浪漫,于是我们成了搜城的好朋友。但当年她为我描述的老建筑许多已经烟消云散,当我把剩下的凄凉废墟发给他的时候,电话里的声音抽泣了:“没有了山的重庆还是山城吗,没有了老建筑、湮灭了历史的重庆还拿什么来诉说陪都的往事。”她曾经告诉我,有一次他在美国的一个博物馆里看见了重庆抗战时的几张黑白照片,下面标着这么一段话:“重庆,中国——在这些修建在陡坡江岸的顽强建筑里,脉动着远东抗击法西斯最强烈的心跳,每一栋楼里的一个决定都时时可能改变着战争的走向,我们应该铭记。”他的美国同学问她,他们还好吗,她不禁潸然泪下。


  还记得那年修三峡博物馆的时候,我去拍照,碰到一个被人搀扶着的台湾老人。他拿出一张照片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我摇摇头。他指指前面无比凄凉的说到,他曾经就在那里,伴随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时常在梦里召唤着我,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的子孙,我们的根在那里,我一定要带他们来看看那些曾经的记忆,但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带着我的后代回来了,却发现已经没有多少能再拿给他们去诉说的了,我还能拿什么去告诉他们,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在那个时候,无论海峡的那边还是这边,都一起为了民族而奋斗。后来我才知道了照片中的地方。在贴上照片之前,附上这段文字作为前言,为那些还用自己坚韧意志坚守着的老建筑祈福,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这些承载着历史,赋予我们城市灵魂的老建筑,也许他已经不够时髦,但他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抹去了历史痕迹的城市永远只能是浮华的瞬间。

 

  2003年——2007年重庆爱好老建筑的朋友们组成了四个搜城小组,开始记录这些老建筑的影像和资料,虽然小组已经解散很久很久了,但看着当年制作的档案卡片还是非常的感怀。



  请记住这些建筑吧,他们在2003年以来已经陆续告别了我们,我们只能面对那一片片瓦砾去想象他们当年的风华正茂。

(备注:小照片里分别是刘湘公馆、陈诚公馆、国民政府大楼)



  我们晚了一步!


  当我们赶到位于急救中心主楼后小山上的大使馆旧址时,轰隆隆的声音摧毁了我们的期待,我们还是来晚了,也许早这么几个月,他还静静的屹立在那里,但一切都不可能重来了,心中透心的凉,挖土机旁的台柱基座凄惨的嵌在混混的红土之中,似乎还在拼命的挣扎。


  ps:美国驻华大使馆位于现渝中区健康路1号,其建筑坐西向东,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有房屋28间。同时迁渝的美国新闻处,其办公楼为现重庆村57-1号,亦基本完好,一楼一底,共有房间15间。美国新闻处当时编有《新闻资料》周刊,公开发行。1984年,原美国新闻处处长及办公人员访问重庆,曾专程到此处参观。2000年9月,大使馆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还是晚了一步,

  高楼大厦包围着的工地真的让人很难去想象他以前的身世是如此的显赫。但这又能如何,在高楼大厦的时代你,这一切都是浮云。


  ps:苏联大使馆第一处旧址位于渝中区枇杷山正街路口。它是一栋青灰色的古怪洋房,依山而建,面临长江,坐北朝南,背向嘉陵江,仿巴洛克风格,四楼一底,外廊、露台、亭阁、拱形窗、罗马柱、石雕、坡屋顶等一切欧式建筑符号都堆砌在这座高四层的建筑主体上,气势雄伟可观。



   晚了,还是晚了一步,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人生最大的悲哀不在于看着早已拆除的建筑,而在于亲眼看见他的毁灭,面对他的残躯却无能为力。


       ps:英国第一处大使馆



  也许晚就是我们这次行程的主题,当第四次,第五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时,我已经没有力气去愤怒,去呐喊,只能静静的走过,心中却是波涛。



       在目睹了这么多废墟之后,再次看到那些还顽强不屈、屹立山头的老建筑,我似乎已经没有了出发前的兴奋,而只有长长的感伤,我不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他们最终的宿命如何,也许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依然只能静静的为他送行,但我想也总有一天,我们能为保护他们而战。再看一眼吧,也许明天他就在你上班的路上静静的离去了。


  (备注:小照片里分别是黄生芝公馆、孔香园、于右任公馆、张骧公馆、李宗仁公馆)



  嘉陵江索道拆的时候我也去送别了,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照片,这次路过,看着空空的江上天空,还是忍不住无比难受。重庆这几年是越来越现代化了,老房子被一座座的推倒,高楼拔地而起,而那些童年时的记忆却越来越无处寻迹了,离家十载,回来却是那么的陌生,山被平了,小巷不见了,吊脚楼不再是随处可见的风景,盘山石板路也不在被踩得光亮,嘉陵江的索道拆的时候,好多人去看,有的留下了眼泪,那是对昔日的挽留。看到长江索道下的那些老街,真有一种感动,那才是我心中的家乡,山城的真正韵味。 



  这次搜城,共走访老建筑76座,其中已经拆除33座,有拆除危险的26座,修旧如旧或者重新翻修用作他用的17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