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04|回复: 9

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1 02: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840twuvvnqtbi6invtv.jpg


  
      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由这些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的确,由于南峰所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板块构造运动强烈,造成南峰地区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因而使南迦巴瓦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未被人类登上的最高的一座“处女峰”。
  
  由于南峰所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的构造复杂板块构造运动强烈,造成南峰地区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反而使南迦巴瓦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未被人类登上的最高的一座“处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方由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
  
  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
  
  和这惊心动魄的传说相同,严谨的科学家们向我们展示的南峰地区地质构造成因和变化及其在地学上的重要地位也丝毫不逊于“惊心动魄”这几个字:南迦巴瓦峰地处多重地质构造的叠合部位。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了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他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两座山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加拉白垒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
  
  南迦巴瓦峰的西坡是一陡峭的断崖绝壁,直达谷底。而其西北则伸延出一条长长的山脊,由一系列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连接,高峰如锯齿,如刃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南迦巴瓦峰南边是乃彭峰,两山之间发育着3条巨大的山谷冰川,一直往下伸延到郁郁葱葱的林海里。南迦巴瓦峰北面隔江相望的加拉白垒峰,海拔7234米,为一鞍形双峰山,也是终年云遮雾锁。南迦巴瓦峰所在地到墨脱县雅鲁藏布江出境处的巴昔卡,从海拔7782米的皑皑白雪的峰顶到蕉叶摇曳的热带风光,这样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气候带居然就在直线距离不足两百千米的南迦巴瓦南坡下顺序排开,也造就和组成了一道完整无缺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
  
  位于西藏东南境内迦巴瓦峰(简称南峰),海拔7782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7700米以上高峰中唯一没有被征服的处女峰(这个资料比较老了,1992年10月30日中日联合登山队征服南迦巴瓦峰),耸立陡峻的山峰,攀登难度之大,为世界登山界所瞩目。围绕南峰的是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简称大峡弯)。高山峡谷,平均相对落差在5000米以上,构成世界上地形转折变化最剧烈的地方之一。巨大的相对落差,构成齐全的垂直自然带,自然资源独特而丰富,历来引起科学界的兴趣和关注。
  
  从1982年起,国家登山队和西藏自治区登山队共同对南峰开展攀登征服的活动;中国科学院则组织了综合性的科学考察队伍,同时对南峰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两年中,他们组织了全国有关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的十余个单位,计有地学和生物学等20余个专业,先后对南峰地区进行了三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和一大批珍贵的标本,并拍摄了科教影片和电视录象片。
  
  两年来野外考察所获初步结果表明:南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是一处形成喜马拉雅地质历史,探讨板块构造运动力学机制的极好地方。南峰地处东西向、北东向、北北西向和北西西向等多组构造系统的复合部位,构造应力特别集中,多次的区域变质形成南峰地区一系烈中深变质程度的变质岩系;以北北东方向的强烈挤压为主,导致南峰作强烈的断块上升,形成屹立在藏东南群山之上的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同时形成围绕南峰的紧密而复杂的弧弯。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是适应构造发育的先成河,并随着南峰的强烈上升而作强烈的下切,形成深峻的大峡谷。集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南峰的形成和耸峙,构成地形上的巨大屏障,导致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景观的巨大差异,并形成齐全而丰富的垂直自然带,蕴藏着特别丰富的森林资源,并为开展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经营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此同时,山麓深峻的大峡弯又构成西南季风的天然通道,湿热的气流能沿峡谷向北、东、西各方向伸入,形成藏东南林芝、易贡、波密一带特殊的自然景观,构成“西藏江南”的特色。导致生物区系的演化迁移和古老物种的残留等一系列变化,是研究动植物区系的形成、演变及其迁移规律的理想场所。
  
  南峰地区震频繁,地热活动多处显示,以南峰为首是个强烈上升的中心,其上升速率和幅度为青藏高原其他地方所不及。1950年这里发生特大地震,使大峡弯的雅鲁藏布江上两处落差达10余米的河床大瀑布消失,江道堵塞、山河为之改观,现代构造运动的强烈表现为人们所目睹。在这强烈上升的山体上,以强烈雪崩补给为主发育一些特殊类型的冰川,在南峰本坡侧隆弄沟首次发现我国季风型海洋性冰川中的一种跃动冰川类型,它是由1950年大地震所触发,使山谷冰川分崩成段在山谷中跃动,末段直跃入海拔30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中,堵塞江道,酿成灾害。目前该冰川处于明显的消退之中。强烈上升的南峰还是泥石流发育的中心,这里的泥石发育有冰川型、崩塌型和暴雨型三种,它们的活动普遍以低频度和高能量为特点,以一次性快速活动过程为主,亦为当地的一种自然灾害。
  
  两年的考察共采集到各种动植物标本近五万种(号)。其中有的在世界上是首次发现,有的在国内是首次发现,还有更多的是在西藏高原首次发现。特别在昆虫、大型真菌和锈菌方面,采获的珍贵标本最多,有希望的新种大量存在。初步估计,昆虫的新种、新记录要在100种以上;有一种寄生在蔷薇科植物上的锈菌,经初步鉴定已有一个是世界上的新种、四个为国内新记录;在仅对300号136种大型真菌的鉴定中,已发现我国新记录22种、西藏新记录82种。兽类中的一种鼠兔、鸟类中猎获的犀鸟、两栖爬动物中搏获的眼境王蛇、锦蛇等均为西藏高原首次发现的新记录。植物考察中,一批新种、新植物又有新的发现,采到了杜鹃科、木兰科、樟科、水青树科、壳斗科、藤黄科、五加科等大量早春开花的珍贵标本。采到了像木棉树、木菠罗、露兜树、千果榄仁小果紫薇、南海粗榧、罗汉松、树蕨、双扇蕨、桄榔等多种典型的热带植物。一大批珍贵标本的采集,对研究生物资源,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
  
  通过生物学的考察,还发现南峰地区还有许多生物的特殊地理分布现象。一些热带的生物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往北延伸很远,一直伸入到亚热带、温带的范围,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生物出现在北坡的波密、易贡一带,而一些北坡的植物又成片断续出现在南坡的邦辛、甲拉萨一带。它们所反映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水汽通道又起着生物南来北往、东行西走迁移变化的积极作用。而像罗汉松、树蕨、迎春木、水青树等古老植物、锈菌中的拟夏孢锈菌等,它们都被称作为“活化石”生物,却在南峰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河谷都被发现,反映了大峡谷主体气候的积极作用,使这里又成为第四纪多次冰期中生物的良好“避难所”,并对一些生物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认识。
发表于 2013-6-21 02: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贡嘎山
  
  四川省贡嘎山(MinyaKonka)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在横断山系的大雪山中段,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贡嘎山”,藏语意为“最高的雪山”,山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其主峰海拔7556米,地处北纬29.35.44,东经101.52.44,在四川省康定、泸定、石棉、九龙四县之间。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山区高峰林立,冰坚雪深,险阻重重,是中国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发育的高山之一,在登山运动和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座极受登山爱好者青睐的名山。
  
  贡嘎山景区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康定、九龙三县境内,以贡嘎山为中心,由海螺沟、木格错、五须海、贡嘎南坡等景区组成,面积l万平方公里,贡嘎主峰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拥、雪山相接的宏伟景象。贡嘎山景区内有10多个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错、五须海、人中海、巴旺海等,有的在冰川脚下,有的在森林环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景区内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植被完整,生态环境原始,植物区系复杂,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种。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动物有20多种。景区内温泉点有数十处,水温介于40摄氏度至80摄氏度之间,有的达到90多度,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桥温泉和海螺沟温泉游泳池。景区内还有跑马山,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有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贡嘎山周围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爱德嘉峰6618米,热德卖峰6549米,笔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景区内还有跑马山,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有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贡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地质地貌】
  
  藏语“贡”是冰雪之意,“嘎”为白色,意为“白色冰山”。贡嘎山地区地质构造活动频繁,产生了许多褶皱和断裂。随着山体的抬升,河流东西两坡形成高差近5000米的峡谷。贡嘎山主峰有四条主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西南山脊、东南山脊。由于该地区岩层以花岗岩为主,加上长期冰蚀作用,狭窄的山脊犹如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贡嘎山地区又是横断山系中高峰集中区,在其附近聚集了2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山区约有冰川45条,面积达290平方公里,主要以山谷冰川为主,悬冰川和冰斗冰川也有分布,长度达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5条,最长的海螺沟冰川,是我国著名的冰川公园,拥有一切冰川奇观。其中的大冰瀑布高宽均达1000米以上,尤为壮观。由于气候的影响,贡嘎山冰川活动剧烈,冰川末端最低伸到海拔2600米处。在雪线以下,山谷和山坡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有珍稀植物40余种。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这里生活着400余种高山动物和森林动物。山中活动性断裂带上还分布有多处温泉,并建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
  
  贡嘎山峰的高峻,远非内地一般名山可比。登临其上后,放眼望去,万里银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辽阔的视野和由山体的高度而产生的登山成就感绝对值得一攀。由于其海拔非一般山峰可比,因此要求登山者作足充分准备,以免因劳累和寒冷导致半途而废。登山者多从西北山脊路线登顶,这也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
  
  贡嘎山山体为浅绿色花岗闪长石。常年冰雪覆盖的主峰峰顶近似平台,面积约70平方米。由于横断山脉及贡嘎山系山体的南北走向,南来的潮湿气流可沿山谷长驱北上,主峰一带气候湿润而多变,这是造成贡嘎山攀登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同时贡嘎山一带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在长期冰川作用下,贡嘎山发育为金字塔状大角峰,冰雪崩极其频繁,其周围绕以峭壁,狭窄的山脊犹如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而且其高度落差极大,方圆20公里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故其难度体现在天气的多变和路线的陡峭。
  
  【气候,植被,湖泊】
  
  该区属温带高原气候,气候变化较大,每年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月。夏季云量大,日温差也大,在海拔6000米以上有时气温可达-20°C。旱季里天气晴朗,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还要温和,一年里气温最高是4、5月份。登山活动多选择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
  
  贡嘎山地势高低悬殊,自下而上处于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寒冷带、冰雪带7个气候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植物带和特有的自然景观。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低海拔、无人烟的坡麓地带森林密布,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原始,森林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植被完整,几乎拥有从亚热带到高山寒带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种,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488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达400余种,东部河谷地区还遗留了不少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的动植物。而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达400余种,珍稀保护动物有28种,堪称世界野生动、植物的大观园。贡嘎山的海螺沟1900~3600m的原始森林区,其中1900~2200m是阔叶林带,2200~2800m为针阔混交林带,2800~3600m为针叶林带,3600m以上为暗针叶林与高山灌丛分布区。3000m的林地主要有云杉、冷杉、杜鹃、桦树等等。海螺沟内分布有2500余种植物,包括康定木兰、红豆杉、麦吊杉、大叶柳、桃儿七、水青树等珍稀树种。
  
  贡嘎山植物区系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但在干旱河谷地带,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的比例相当。热带成分的构成和分布反映古热带和古地中海区系的残遗性影响;东亚(含亚型)和东亚-北美成分对贡嘎山中部森林植物区系的影响最大,这些成分以温带古老性质为主;北温带成分是贡嘎山植物区系的主体之一,对青藏高原隆升以来贡嘎山植物区系进化类群和特有成分的发展有主要贡献,代表区系的年轻组分;中国特有种类型多样,占不同垂直植被带物种数量的40%-65%,其比例随海拔上升而增大。各类型比例的垂直变化突出反映了贡嘎山及横断山脉中海拔地段的植物区系与华中地区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青藏高原及东喜马拉雅的区系之间的联系。
  
  冰山湖泊星罗棋布,10多个高原湖泊分布于景区内。著名的有木格错、五须海、人中海、巴旺海等,或在冰川脚下,或为森林环抱,水色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仿若“瑶池仙境”。
  
  【冰川】
  
  贡嘎山以冰川闻名,山麓有现代冰川159条,面积达39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其中著名的有海螺沟一号冰川、贡巴冰川、巴旺冰川、燕子沟冰川和靡子沟冰川,冰层厚度达150-300米,十分壮观。由于冰川的侵蚀,陡峭的山峰变为金字塔形,高耸入云,直刺青天。
  
  海螺沟冰川舌现长6公里,宽0.4-0.7公里,推算最厚100-130米,冰川大约形成于1600年以前。在冰川的运动中形成晶莹如翡翠、水晶,观赏价值极高的冰川弧拱、卷曲、单斜、向斜构造成的冰川层纹单条裂缝长达100余米,深5-10米,宽0.5-2米的冰川断裂带,蔚为壮观。在冰川的消融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冰面湖、冰桌、冰洞与冰桥、冰面河,令游人赞不绝口。另外,源于主峰东南侧海拔5600米以上的大雪山脉分水岭,冰川的最低点海拔3000-3700米,可以供登山爱好者攀登。
  
  冰川有“三怪”。
  
  第一怪:不冷。冰川之上气候暖和,夏秋季节,你可身着薄衫,脚踏冰川徜徉在这光怪陆离的神奇冰川世界,完全不用担心“冰上不胜寒”。
  
  第二怪:冰崩。大冰瀑布常年“活动不息”,发生着规模不等的冰崩。一次崩塌量可达数百万立方米,此时冰雪飞舞,隆隆响声震彻峡谷,一两公里之外也可听到,场面蔚为壮观。
  
  第三怪:构造千奇百怪。冰川表面有数不胜数,绚丽多姿的美妙奇景。冰桌冰椅、冰面湖、冰窟窿、冰蘑菇、冰川城门洞等等,太多的奇景让人目不暇接,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
  
  【旅游和登山】
  
  旅游最佳季节一般多在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这段时间既有较高的温度但又无太大的雨量,适合旅游。旱季里天气晴朗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还要温和,一年里气温最高是4,5月份。登山活动多选择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藏语中的“Minya”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族群名称。作为地域概念。“Minya”特指生活在贡嘎山区尤其是西坡的康巴族群,又称为“木雅人”,它也表示“木雅人”生活的地区。在现在地理行政划分上,这一地域大致是指康定以西、雅江以东、道孚以南、九龙以北、丹巴西南这一片地区。“Konka”则意为“最高的雪山”。
  
  贡嘎山在二战以前的地理学上地位相当瞩目。美国人JosephF·Rock于1930年错误地测得贡嘎海拔为9,500米,从而宣布其为世界第一高峰,不少国外的探险家因此慕名而来。1931年,瑞士著名地理学家EduardImhof第一次比较准确地测出贡嘎山的高度为7,590米,他手绘的贡嘎测量图和贡嘎素描也把贡嘎山的信息带给了欧美各地。
  
  贡嘎山景区以贡嘎山为中心,由海螺沟、木格错、五须海、贡嘎南坡等景区组成,面积l万平方公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贡嘎山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区内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游客更可领略到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去贡嘎山的五条线路
  
  成都沿川藏公路经康定—新都桥—六巴—上木居,再骑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贡嘎山南侧的贡嘎寺登山大本营。
  
  成都沿川藏公路经泸定二郎山、磨西村,可到海螺沟,贡嘎山东南和东北侧。
  
  成都沿成昆铁路经乌斯河(汉源)—石棉—沿大渡河经田湾到贡嘎山东南和东北侧。
  
  成都沿川藏公路到康定,经原“洗毛厂”(康定毛纺厂)专用旅游公路到海螺沟磨西村。
  
  成都沿成昆铁路—西昌——冕宁—九龙—六巴—再骑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贡嘎山工南侧的贡嘎寺登山大本营。
  
  住宿:可住在磨西镇,该镇是前往海螺沟和贡嘎山的住宿集中地,建有不少宾馆和温泉疗养中心以满足游客需要。
  
  贡噶山-海螺沟景区内有三大主要宿营地:一号宿营地,位于达干烟沟口,距磨西约11公里;二号营地,位于热水沟瀑布附近,距一号营地6公里,周围景点较多,可就近游览森林,温泉;三号营地位于冰川观景台约2公里。
  
   ★注意事项:
  
  到贡嘎山登山旅游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仔细研究、认真选择登山季节和登山路线,作好充分的物资准备。登山一般多在每年5へ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其既有较高的温度又无太大的雨量。并最好在保障措施严密周到的条件下,沿前人精心选择的西北山脊路线登顶。贡嘎山峰的高峻挺拔,秀出群山,远非一般内地名山可比。登临其上,那种一览无余,众山皆小的境界极为壮美。但因登顶难度极大,一般不适于业余人员尝试。到达上木居后一定要住1晚。一是要找好马匹;二是要适应适应高山缺氧环境,特别是内地的驴友。在上木居找马,一定要找强壮的公马,并且让上木居的藏民送到上子梅村,事前须讲好不管回程。可以向藏民学习早中晚问候的话,或者见人就说“扎西德勒”。
  
   ★穿越装备
  
  衣物类:防风(冲锋)衣裤、抓绒衣裤、高排汗衬衣、羽绒睡袋、防潮垫、睡垫、帽子、手套、毛袜子、高帮山地鞋、备用胶鞋。
  
  防护类:登山杖、双人双层高山营地篷、墨镜、头灯、水壶、小刀、高倍防晒霜、唇膏、打火机、防水火柴、高山套碗、云南白药气雾剂。
  
  食品类:准备足够5天吃的食物,还要有足够的调料。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建议带个高压锅,可以用藏民家的火煮食物。
  
  【攀登历史】
  
  贡嘎山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贡嘎山作为一座高海拔技术山峰,难度远甚于珠峰。1980年,它与珠峰等其它七座高峰被中国政府同时对外开放接待外国登山队,这也就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登山家前来攀登,尤其以日本登山者为众,因为贡嘎山被日本人视为自己的“父亲山”(富士山被视为“母亲山”)。但由于其巨大的攀登难度,贡嘎山的登顶死亡率极高。
  
  早在1878年,奥地利人劳策最先进入山区考察。本世纪30年代初,瑞士人洛克·海姆也曾进山考察。
  
   1932年,美国人TerrisMoore与RichardBurdsall首次登顶贡嘎山。
  
   1957中6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中国登山队前身)六名队员攀登贡嘎山成功,但有四名队员遇难。
  
   1982年,日本队松田宏也在距贡嘎山顶峰50米处遭遇雪崩,但在坚持19天后成功得救而奇迹生还。
  
   1982年,美国队D.Coffield与D.Kelley登顶该峰。
  
   1983年,瑞士队三人登顶,但一人在下撤中因雪崩遇难。
  
   1984年,德国人HeinzZembsch,GerhardSchmatz,HansEngl成功登顶。
  
   1998年,韩国队沿危险的东北山脊第一次登顶贡嘎山,但有一人牺牲,之前几次登顶均是通过西北山脊完成。
  
   1999年,日本人登顶成功,这是人们第一次沿东坡过北山脊翻越西北山脊攀登贡嘎山成功,同时也是第一次春季攀登贡嘎山成功。
  
   2002年,法国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传统线路登顶。
  
  贡嘎山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险和登山圣地,但贡嘎山也是最难以征服的大尺度极高山,其登顶难度远远大于珠穆朗玛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仅有24人成功登顶,却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顶后遇难,这其中包括14名日本人。登山死亡率远远超过珠峰的14%和K2峰的30%,仅次于梅里雪山。
发表于 2013-6-21 0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Jo-mog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亚洲和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jo-moglang-ma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g-ma有两中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mchedlnga)所居住的宫室。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Everest)。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最近,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同时停用1975年的8848.13米。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图案就是珠穆朗玛峰。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Hillary)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en:TenzingNorgay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准确记录以来)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1855年印度测量局在英国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局长S.G.额菲尔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尼泊尔称萨迦-玛塔。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登峰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也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学资料。
  
   1989年3月,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宣告成立。保护区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区内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其中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如长尾灰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等。峰顶共有600多条冰川,面积1600平方千米,最长的26千米,每当旭日东升,巨大的山峰在红光照耀下,绚丽多彩。此外,还常出现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气候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交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山的路线是:从拉萨乘车沿中尼公路经江孜、日喀则至协格尔,总计670公里,行程两天,然后再经帕卓区沿简易公路南下,行车110公里后就到珠峰北麓,海拔5145米的绒布冰川末端---绒布寺。
  
  珠峰远在中尼公路南大约100公里,的过境线上。从日喀则、拉孜找便车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难,但是余下到大本营的100公里,能搭上便车的机会相当低,所以建议从拉萨包车前往。
  
  收费:需要在新定日路口的旅馆办理进山手续,租车前往珠峰或自驾车前往,到了定日珠峰路口,买门票时每人65元,车的门费就按轮子算,100元一个轮子,还另收手续费5元,离珠峰40公里处只能下车坐环保车前往,每人80元,其实还不止这样,还得坐马车行走8公里才到,花费每人30元。食宿
  
  珠峰大本营附近唯一能住宿的地方就是绒布寺。每10~15元∕床。在此住宿便于观看早晚景色。绒布寺门口有一藏族小伙子开的小餐馆。老板不会讲汉语,但是可以用英语点菜和讨价还价。进珠峰之前最后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珠峰宾馆,位于新定日,能洗澡、带卫生间的标准间费用330~340元/间。但是主楼后面有价格很便宜的楼房,没有卫生间,但是很清洁,价格也要30~40元/间,也可以还价到20元。
  
  攀登路线
  
  早在19世纪初叶,珠峰就成为世界登山家和科学家所向往的地方。然而直到1953年,才由英国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创下首登成功的纪录。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临世界巅峰的殊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和开创了11条登山路线,这些路线是:
  
  东南山脊路线:
  
   1952年由瑞士登山队发现,可惜功亏一篑,第2年才由英国队沿此线登顶成功。
  
  东北山脊路线:
  
   196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队开创并成功地登顶。
  
  西北脊转北壁路线:
  
   1963年由美国队开创并取得了成功。
  
  西南壁路线:
  
   1975年由英国博宁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西北脊路线:
  
   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队发现并由此登上顶极。
  
  北壁直上路线:
  
   1980年由曰本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南面柱状山脊路线:
  
   1980年波兰队开辟并登上顶峰。
  
  东北山脊转北壁路线:
  
   1980年意大利人梅斯纳尔独身一人首创并取得成功。
  
  西南壁转西北脊路线:
  
   1982年由前苏联队开创,并沿此线登上顶峰。
  
  东壁转东南山脊路线:
  
   1983年由美国旧金山湾区队首创并取得成功。
  
  东壁路线:
  
   1988年由美国一新西兰国际探险开创并由此登顶。同年,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还创下从南、北两坡双跨并会师顶峰的壮举。人类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迹正不断涌现。
  
  攀登历史
  
  对珠穆朗玛峰的攀登活动,开始于本世纪之初,第一次正式攀登珠峰的是1921年的英国队。但直到1938年为止,英国登山队先后八次试图从珠峰北坡我国西藏境内进行攀登,都告失败。
  
   1939年到1946年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喜马拉雅山高山登山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1947年以后,亚洲高山区登山活动又恢复起来。从1947年到1975年的二十八年间,各国运动员对珠穆朗玛峰的多次攀登中,有十一次取得了成功。在珠峰顶上,总共留下了八个国家五十一名男女运动员的足迹。其中,中国占十二名并包括一名女运动员,是到目前为止登上珠峰人数最多的国家。
  
发表于 2013-6-21 0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MeriSnowMountain)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
  
  【地理位置】
  
  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度为6740米,位于东经98.6°,北纬28.4°,坐落在怒山山脊的主脊线上。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享誉世界。
  
  【自然风光】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冗立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迪庆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仅有太子十三蜂,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下,冰川、冰碛遍布,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谓最壮观的冰川。此冰川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宽至500多米,面积有73.5平方公里。此冰川号称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
  
  卡瓦格博峰的南侧,还有从千米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为神奇壮观。因其为雪水,从雪峰中倾泻,故而色纯气清;阳光照射,水蒸腾若云雾,水雾又将阳光映衬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们潜心受其淋洒,求得吉祥之意。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高山湖泊清澄明静,在各个雪蜂之间的山涧凹地、林海中星罗棋布,且神秘莫测,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风唤雨”的效应,故而路过的人几乎都敛声静气,不愿触怒神灵,完好、丰富的森林则是藏民们以佛心护持而未遭破坏的佛境。
  
  【冰川】
  
  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四条大冰川,属世界稀有的低纬、低温(零下5度)、低海拔(2700米)的现代冰川,其中最长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2600米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为13平方公里,年融水量2.32亿立方米,是我国纬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现代冰川。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心惊魄动。
  
  然而目前,由于全球变暖和游客过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剧,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这种状况令当地居民及专家们担忧。
  
  【宗教传说】
  
  在松赞干布时期,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从此受居士戒,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也成为了千佛之子岭尕制敌宝珠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守护神,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多、康、岭(青海、甘肃、西藏及川滇藏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
  
  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统领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维护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藏族认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统领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则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谈论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因为对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语称赞都仅仅赞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统领的整个自然界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对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对广博而和谐的自然的不敬。当驴子们在卡瓦格博山间旅行时,藏族同胞的这一禁忌最好还是要予以尊敬的。
  
  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藏区流传的指南经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内似千佛簇拥集会诵经……。具佛缘的千佛聚于顶上,成千上万个勇猛空行盘旋于四方。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圣地,有缘人拜祭时,会出现无限奇迹。带罪身朝拜,则殊难酬己愿……。”
  
  在指南经中,对外转路线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内容作指引和解说,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迹灵物。据佛教之说法,佛性的有缘之人都可在转经时得如意妙果,护佑今生来世。转经路上可见诸多玛尼堆群,刻写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
  
  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格博的身影,可见其颠之高,其辉之远。
  
  在藏语言习惯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自古以来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
  
  【宗教文化】
  
  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圣山,藏语中称为“绒赞卡瓦格博”。主峰卡瓦格博,其左(北)边的山峰有布穷松吉吾学、再北为扎堆吾学,被称为无敌降魔战神;其右(南)依次为帕巴乃丁吉著、巴乌八蒙、吉娃仁安(五佛冠峰),再往南就是身姿优美的女神峰缅茨姆,缅茨姆是卡瓦格博峰之妃,大海女神,药王的侄女,又有传说为丽江玉龙雪山之女。藏区称卡瓦格博峰为“绒赞卡瓦格博”,绒:指河谷地带;赞:属于很厉害的神;卡瓦格博:白色的大雪山;整个意思为:圣神的白雪山峰。
  
  梅里雪山地区是一个多宗教,多教派的藏区,以藏传佛教为主体,并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多宗教共存共荣。
  
  藏传佛教有萨迦、宁玛、噶举和格鲁四大派,其中以格鲁和宁玛派影响最大。该地区的藏传佛教中,最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噶玛·拨希,二世大宝法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人,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确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转山线路
  
   ◆噶玛·让穹多吉,三世大宝法王,1326年朝圣卡瓦格博
  
   ◆藏传佛教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1989年10月,曾在卡瓦格博峰前举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胜迹,供游人瞻仰。
  
   ◆藏传佛教十一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2006年5月24日,在飞来寺面对卡瓦格博举行了庄重的朝拜仪式。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之前还云遮雾绕的卡瓦格博峰已云开雾散、展露真容,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着神奇的光芒!
  
  该地区现共有14座寺庙,民主改革前有24位活佛,现有活佛8位。以下是梅里地区的寺庙分布:
  
   ◆东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现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214国道旁,在册僧人636人,有五层大殿一座,辩经院一所,法相学院一所,104所僧房,属格鲁派黄教
  
   ◆噶丹德钦林寺:位于德钦升平镇,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由五世达赖赐名,属格鲁派黄教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红坡寺,位于德钦云岭乡红坡村,始建于公元1514年,属格鲁派黄教,有清咸丰皇帝赐匾“化行南帮”一块,目前有活佛一人,僧人80人
  
   ◆塔巴林寺:云南唯一的藏传佛教尼姑寺,位于德钦奔子栏乡书松镇,始建于公元1772年,现有尼姑115名
  
   ◆永主顶寺:位于德钦燕门乡赤尼自然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有僧人80人,属宁玛派红教
  
   ◆崩贡寺:位于德钦燕门乡石底村,始建于1637年,现有僧人50人,属宁玛派红教
  
   ◆拖拉竹寺:位于德钦燕门乡拖拉村,现有僧人30人,属宁玛派红教
  
   ◆玉仙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牙隆村,始建于公元1618年,现有僧人33人,属达隆噶举派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位于德钦尼通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属噶玛噶举派
  
  【登山活动】
  
  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处女峰。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对主峰发起了冲击,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冲顶,上升至海拔6700米时天气突然变得恶劣只好下撤准备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当队员与大本营进行过最后一次语音联系后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
  
  现在,在梅里雪山下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却实有深意。
  
  登山记录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败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岳会,因连续遭遇雪崩放弃攀登。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5100米
  
   ◆1988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4350米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侦察队,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1日-3日梅里雪山连降大雪,中方队员6人,日方队员11人在5100米营地待机。1月3日晚22时30分C3营地与大本营最后一次通话。1月4日早晨失去联络,中日17名队员失踪。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6470米(12月28日)
  
   ◆1991年1月6日—20日,梅里雪山搜索队,中国登山协会4人1月9日到达大本营,西藏登山协会6人1月16日到达大本营,日本救援队1月20日到达大本营因积雪过深,雪崩频繁,1月21日终止搜索撤营,攀登高度:5300米C2营地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里雪山联合搜索队(日方12人,中方5人),因连续降雪,雪崩频繁,被迫终止搜索。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4500米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预报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也证实了此预报为避免再度发生91年的惨剧,队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营。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米
  
  迄今为止,过去15年中共有9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自1996年后,国家明令禁止不允许攀登梅里雪山。
  
  【朝山活动】
  
  卡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
  
  据传,这项活动开始于藏传佛教主要派系,噶举派,噶玛噶举系,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于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区传经布教8年间曾经走过的道路。从那时开始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至少已持续了700多年了。这条几百年来至少有数百万人次走过的转经路现今仍处于原始状态。
  
  【探险活动】
  
  对梅里雪山的研究与探险,起源于19世纪,甚至更早,主要有:
  
   ◆泽切尼仁觉,匈牙利人,1879年著书,书中详尽描述了梅里雪山的地理地貌
  
   ◆金顿·瓦尔德(FKingdomWard),英国植物学家,1911年和1914年两次对明永冰川做了详细的地质和植物学调查后,1916年在英国地理杂志发表,1925年出版,记述了梅里雪山以及冰川状况,他写到:“穿单衣坐在冰川上,冰川是冷的,岸边却开满了鲜花”
  
   ◆奥圣多夫斯基,前苏联圣彼得堡地理学教授,1920年率骆驼队,在梅里雪山探寻香巴拉王国的入口
  
   ◆亚力山德拉·大卫·尼尔(AlexandraDavidNeel)女士,法国藏学家,1923年,化装成为一名女朝圣者,历经8个月,徒步穿越西藏腹地,写成《一个巴黎女人拉萨历险记》。
  
   ◆尼古拉·雷里西,1924-1927,来此探险,在他的随笔集中记载了他在接近香巴拉王国的神奇体验
  
   ◆约瑟夫·洛克,美籍植物学家,1922-1935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记录梅里雪山的文章
  
   ◆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美籍英国作家,1933年出版《消失的地平线》,后经好莱坞搬上银幕,使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世界闻名
  
  【旅游信息】
  
  观赏梅里雪山的理想季节是10--5月的冬春季,最佳季节是10月底后,天气晴朗,空气洁净,透明度高,常能看到主峰。
  
  其他时间,要看运气。一般在清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更容易看到雪山。但梅里雪山气候瞬息万变,卡瓦格博峰突现的机会也不少。有的游客在丽江看天气,雨则不动,晴即前往,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看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尤其是看神山。一种正确的思想是不太关心时间和天气,而是带一颗心,去看神山。
  
  秋末和春初,观卡瓦格博峰8-9点左右,能看到雪峰下,针叶带有一条白的云带,当地藏民特称之为“卡瓦格博献哈达”。随着太阳的升高,云带不断上升,中午时分云朵飘浮在卡瓦格博峰顶上,此为“卡瓦格博打伞”,能领略此种景致的机会不多,据藏民传说只有缘之人才能有此福分。
  
  雪山观景有几个地方比较理想,一是214国道下了白茫雪山,可以看到了梅里雪山全景,但公路狭窄,不宜久留。二是雾农顶观景台,从中甸方向进入德钦的214国道上,离德钦县城约15公里,建有13座白塔,地势开阔,颇为壮观。三是飞来寺烧香台,飞来寺村位于德钦往西藏的214国道上,离德钦县城约11公里,当地藏民及过往行人均在此烧香祈褔,此乃观日出日落之佳境。现在飞来寺烧香台已经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旅游地,餐饮食宿酒吧都有,绝大部分游客都住在这里,观日出日落,去雨崩和明永也最为方便。
  
  旅游小贴士
  
   1、内转经无需地图,外转经可在香格里拉找到地图。
  
   2、全程均为土路,7-8月份会有坍方,1-3月会有雪封山。
  
   3、每年的冬天都有来自香格里拉各地以及来自西藏、四川甘孜的朝圣转经藏民。
  
   4、建议租马。
  
   5.如果能够骑自行车从香格里拉到梅里雪山,即使一年四季的雪景不一样,即使没有看见最美丽的雪山和雨崩的美丽景色,但在路途的风景十分的美丽。这沿途的风景已经让人感觉十分的惬意和幸福。真的是人间一件十分难得的人间享受。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考虑在香格里拉租自行车。
  
   6.住宿:古城纳西净地、德钦县招待所,飞来寺都可以住宿,价钱便宜。经验推荐:可以联系纳西净地的宝宝代为联系具体天气气候等攻略,最好是到明永村住宿,晚上住在山里,可以很近地看到月亮和星星,那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不是在每个地方都能感觉到的。
发表于 2013-6-21 03: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黄山
  
  黄山(Huangshan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理位置】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具体位于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
  
  【黄山名称由来】
  
  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
  
  【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O处、岩22处、7处、关2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气候】
  
  黄山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黄山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7.8°C,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毫米。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生物】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黄山野生植物有1452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O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黄山动物种类300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黄山风景】
  
  黄山千峰竞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气候温和,四季都有奇丽的景色。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黄山景观集中在东到黄狮党、西至小岭脚、北起二龙桥、南及汤口镇的面积15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著名胜景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溪、三瀑、二湖。主要旅游区有温泉、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六个风景区。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是一处全天候、四季可看的理想景观。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凇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
  
  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
  
  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
  
  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
  
  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松。在黄山晴赏奇松怪石,阴观云海变换,雨觅流泉飞瀑,雪看玉树琼枝,风听空谷松涛。
  
  尤以冬季景观更为奇特。冬日黄山玉砌冰雕、银妆素裹,不仅有冰挂、雾凇等奇景,更有云海、佛光等幻像。据资料记载,冬季是黄山云海生成最多的季节,有时茫茫云海,一连数日竟不消散。正因如此,国内外旅游者对黄山冬游的兴趣颇浓。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1、奇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海),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或叫舞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您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2、怪石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等,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
  
   3、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辽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4、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初,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黄山三瀑】
  
  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每逢雨后,到处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瀑布响似奔雷,泉水鸣如琴弦,一派鼓乐之声。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危岩百丈,石挺岩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百丈瀑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观瀑亭。
  
  【黄山第五绝】——冬雪
  
  冬天游览过黄山的朋友都知道,黄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是精品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
  
  黄山冬雪不同于北国的冬雪,它不是那种厚重严实,能把大地包装成一片银白,并且持久不化的雪,黄山的冬雪,妙就妙在与黄山的松、石、云、泉巧妙而完美的结合。
  
  雄伟壮丽的黄山,挺拔秀丽,冰雪又给她增添了无限的风采。劈地摩天的天都峰,宛如银妆素裹的神女;隔壑相望的莲花峰,如同一朵盛开的雪莲;九龙峰也变成了一条蜿蜒腾飞的玉龙,飞舞在黄山的云海之上;西海群峰奇异的石林,像一尊尊身着素服的神仙,聚集在峰头之上。冰雪覆盖的狮子林,银峦相拥的玉屏峰,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绝妙画图。
  
  黄山自古云成海,云赋于黄山冬景无穷的魅力——奇妙的雾松、雪松、树挂,把黄山妆扮得如同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雪,为黄山注入了冰雪的赤诚,更为黄山融入了冰雪的忠魂。
  
  【古建筑】
  
  黄山自古闻名,许多文人前来游历并留下名诗吟诵。另外还有寺庙亭台,为黄山增色。在黄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明嘉靖年间,玄阳道士居此。明万历年间曾盛极一时。原址尚存部分楼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为宾馆。1965年董必武笔书“慈光阁”。海拔1340米的半山寺在黄山南部的老人峰与朱砂峰间,原寺已圮,1957年重修,有刘伯承所题匾额。上下山游人多在此憩息,观赏风光。另外还有玉屏楼、云谷寺、松谷庵、翠微寺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道教黄山
  
  秦代称黟山,因传说黄帝曾在山中修身炼丹,故唐天宝元年(公元747年)诏改黄山。方圆250公里,自古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胜有朱砂峰、炼丹峰、天都峰、轩辕峰、仙人峰、丹井、试剑石、蒲团松、仙人晒靴石、仙女绣花石、望仙台、炼丹台、炼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和山北部叠障峰下的松谷庵均为道教庙宇。
  
  【游览事项】
  
   ①高山风大,寒冷,以着羽绒衣戴风雪帽为好。
  
   ②冬季雨雪多,路滑,宜穿旅游鞋,如套上草鞋更好,同时别忘了带手杖与手套。
  
   ③如体力不支,可至云谷寺坐缆车登山,既舒适又安全。
  
   ④晚餐可适量饮酒,以御寒气,尤以在北海、玉屏楼等高山宾馆住者更宜。
  
  旅游提示:
  
   1、如果选择步行登山的话,建议大家从后山(云谷寺)开始登山,比从前山要相对省力,如果您乘坐缆车,建议您从慈光阁上山,旺季时后山的缆车排队时间较长。前山上山,缆车需要10分钟左右,大约可在中午抵达天海(近光明顶),中餐后下午游览西海飞来石、排云亭等景点,可至北海(方便次日看日出)住宿。
  
   2、玉屏楼有宾馆可供下榻,因为玉屏索道修好后上山很方便,如果您只在黄山住一个晚上,建议住到北海或西海景区,如果在山上住两个晚上,可在此地或者天海景区留宿一晚。
  
  黄山住宿注意
  
  玩黄山,应该在山上住一晚。理由么,一是夏天昼长,到晚上7点多,天色还是亮的,在山上有了个窝,就可以尽情在山上转悠;二是黄山越往高处越神奇,越在夜里越神秘,山脚和山顶,天上人间,迥然不同;三是夏天黄山多雾,只有在清晨7点以前,雾还来不及上来的时候,才能看清周围的景致,而且,清晨游人也少,清幽更添山色,这段时间的享受,只有住在山顶的人才能享受了。
  
  山上的宾馆有不少。就算是略有点不尽人意,想想在山顶寒冷的夜里,冻得发冷,也能舒服地洗个热水澡,享受空调,报着棉被享受睡眠的乐趣。若是要省钱,也不必去住山上不上星级的宾馆。可以在宾馆门口的场上支个帐篷,分文不花。当然喽,要是碰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种痛苦,可不是常人能受得了。然而,如果是想拍几张好照片,看足黄山胜景,那还是带个帐篷的格算。夏季黄山的云海平均一个月才两次,撞上的几率还真不高。是要舒服还是省钱,背包族真得掂量掂量。
发表于 2013-6-21 0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
  
  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守护亚丁藏民的守护神山,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6032米)、南峰央迈勇“文殊菩萨“(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5958米),据说若藏民能够朝拜三次神山,便能实现今生之所愿。
  
  登山沿途所见景色堪称人间仙境,雪山、冰湖、奇石、高原草场,脚下的每一寸都令人惊叹造物主的神意。
  
  仙乃日是观音菩萨,藏语意为“观世间菩萨”,海拔6032米,是稻城三座神山的北峰。是三座神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其状巍峨,象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上,照片中有水的地方叫珍珠海,传说是仙女的梳妆镜,是观看仙乃日的最佳地点。
  
  浑身浸透高贵气质的“仙乃日”,顶峰终年积雪不化,其山形酷似一个身体后仰的大佛,傲然端坐在莲花座里,她的怀中抱着一个巨大的佛塔,阳光照在仙乃日神山上金光灿灿。在她前面的山是金刚玄母,右边金字塔般的雪峰是白渡母,她右边的绿渡母飘曳着无数经幡,林立的冰角峰是众多妙音仙女,她们弹奏着天籁之音,传到了仙乃日背后的地狱谷中,让地狱中的罪人,听到仙律,减轻痛苦,循循善诱,能幡然悔悟,早日脱离苦海。
  
  小贴士:登山本身也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极大考验,因此建议登山者从宿营地出发时便做好准备,尽量轻装上阵。冲古寺和络绒牛场都有乐意充当登山向导的藏民导游,有了他们的帮助,一路上会省力很多。游客必须跟团登山,单独上山是不允许的。游客可以在山脚下与其他旅行社的成员或者背包客自由组团上山。这是当地旅游局为了确保游客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在登山的过程中,将会看到著名的高原海子:五色海和牛奶海。
  
  五色海的位置处于神山的山谷中,是拍照的绝佳位置。
发表于 2013-6-21 03: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乔戈里峰
  
  乔戈里峰,在塔吉克语中意为“高大雄伟的山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是地球上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拉昆仑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其高度在世界十四座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山峰中列第二位,国外又称K2峰,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峰之一。
  
   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首次从南侧的巴基斯坦境内登上了乔戈里峰;1982年8月14日,日本登山队第一个从难度更大的北侧成功登顶。据西藏探险队队长、海峡两岸联合登山队
发表于 2013-6-21 04: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迦巴瓦峰是世界第32高峰,中国第十五位! 他前面有十四座8000米的山峰(不包括十一座8000米卫峰),和十六座7000米的山!
发表于 2013-6-21 04: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6-21 04: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