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38|回复: 0

在浙江 自然要去东极岛瞧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5 0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宁波出发,经过新建的舟山跨海大桥,两个小时后到达沈家门。在杭州湾大桥之后,舟山跨海大桥开通,新建的象山跨海大桥也将在年底通车,曾经的需要摆渡的日子一去不返。曾几何时,船舶是人类征服水域的唯一途径,而今,在飞机之外,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又让人类有了新的征服手段。大巴经过宁波镇海,从跨海大桥,进入舟山地界,舟山群岛的各个岛屿,本如镶嵌于东海之上的颗颗明珠,如今,大桥把一部分明珠连接在了一起,串成珠链,留下的,或因为过于偏远,或因为过于渺小,成了沧海遗珠。坐在车里看两侧的大海,海水明显的黄色,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海天相接处,亦是朦胧一片,不着边际。
2个小时后,到达沈家门,乘船去往东极,半升洞码头的候船厅里,密密麻麻的人群,7月的周六正是旅游旺季,所以平日里一天一班的东极轮,增开到了3班,但依然是人头攒动。这是我第一次坐船的长途旅行,人生过去的日子里,从来没有坐船超过半个小时的。买的是下舱的票,没想到完全在船舱里,没有窗,头顶的日光灯把船舱照得如同白昼,前面的电视里播放着介绍东极的宣传片,除了不断的颠簸和鼻子里挥之不去的海腥味以外,没有其他坐船的感觉。甲板上有稀稀拉拉的人趴在栏杆上看海,船驶离港口,慢慢地就看不到陆地了,海水的颜色也变得蓝了起来,深蓝色,蓝得发绿,船驶过,激起的浪花是白色的,雪一样纯洁的白色,一如东坡的《念奴娇》里写道的“卷起千堆雪”。远处,偶尔可以看到陆地,但都很小,不像是有人居住的样子;更多的是各种的船,渔船,也许还有其他的客船。据说当天的浪有些大,船比平常开的慢,到东极的庙子湖岛时,还换了北边不常用的码头靠岸。我第一次坐这船,也无从比较,浪打到甲板上,湿了脚,人靠在栏杆上,看着海的起伏波动,人也随着一起摇摆。慢慢远离大陆,我们的船,孤零零的漂在大海上,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和我想象中的大海有些不一样——现在想来,也许是缺了动物的生气吧,天空中没有海鸥掠过,水里没有鱼儿跃起。
东极镇范围内,最大的三个岛是庙子湖岛、东福山岛、青浜岛,都有人居住。船靠庙子湖,去东福山的人换船,这也是东极的两个主要目的地了。到庙子湖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夏日的下午4点,依然阳光明媚,因为风浪的缘故,船靠北边的码头,只有孤独的礁石和船,看不到更多的人工痕迹。上岸,横穿庙子湖岛,来到了南岸——市井繁华所在,整个岛很小,绕着走一圈也不过1个多小时。庙子湖的南北两个码头之间,极有层次:南码头是游客聚集地,住宿餐饮购物聚集;北码头未经开发,保留着自然的原貌;中间则多是本地人居住,而且是以老人为主。
在客栈安顿下来后,直接去海边看海。还依然显出蓝色,但相比于坐船于海中的时刻看到的海的蓝,又有了很大的不同,总觉得少了点自然的原汁原味,多了些人工的雕琢,尤其是在眼前如何也挥之不去的人工建筑。风浪依然很大,一个浪头过来,拍打着海岸,激起的浪花足有几层楼高,一个接着一个,连接不断。有好热闹者,偏喜站在海边,以白浪为背景,让游人照相,也总有几个躲的不够快的,落得个浑身湿透的下场。
海边是一排海鲜大排档,华灯初上,桌椅碗筷摆起,游客入座开始大快朵颐。除了常见的鱼虾蟹外,身在海岛上,自然少不了一些奇形怪状的海产,尤其是各种的鱼各种的贝类,看着已是眼花,听着更觉茫然。奇形怪状之外,价格也没有脱离旅游景点的一贯作风。东极岛上可以选择的吃的东西不多,价格不菲的海鲜大排档外,就是20元一碗的海鲜面,味道不敢恭维,海鲜也是寥寥无几。但最能体现海岛特色的,还是25元一碗的肉丝炒面——很难再在另外的地方找到海鲜面比肉丝面便宜的餐馆了。
虽然是海边大风大浪,拍岸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是睡下后,却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动静。在距离这个小岛两小时车程加两小时船程的宁波,我不得不忍受了连续两个星期的35度以上的高温,几乎忘记了没有空调的日子会是咋样;而在这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却可以不开空调不开电扇地安然入梦。
第二天断断续续的下起雨来,本来也没打算去看日出,这下更理直气壮的睡到自然醒,吃过早饭,依然站在海边听涛声。早餐没有太多的选择,在海鲜面之外,找到了一家卖生煎包的,1.5元一个的生煎包味道实在不咋样。回沈家门的船要12点多才开,中间还有4个多小时可以晃荡,这个时候最想的是找家靠海的咖啡馆,喝咖啡看书听听海的声音,不过没找到。于是趁着雨不大的时候,做了个环岛徒步,从南码头出发,到财伯公雕像,经东海游击队烈士纪念碑,去了东极博物馆和渔民画展厅。
据说财伯公是第一个到庙子湖岛的人,姑妄听之。财伯公雕像和东海游击队烈士纪念碑是岛上的高点,还可以看到青浜岛。整个环岛的途中,极少看到人,海风吹来,有些猛,在开阔处几乎撑不住伞。离开南码头的喧嚣,整个岛的大部分还是在自然的怀抱里的,纵然有零星的坟茔点缀在半山腰,却没有太多破坏自然的和谐。背对南码头的繁华,面朝大海,没有春暖花开,有斜风细雨,尚须归去。
东极博物馆分两层,一层以东极的文化历史,尤其是海洋文化为主;二层都是关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一层让我想起了澳门的海事博物馆,同样的是以海洋文化为主,结合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但很可惜,两个博物馆无论从规模还是管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没有工作人员,介绍的文字标签一小半脱落,很多展品与介绍文字的位置不合理,让人不得不弯腰去看。海事博物馆如果是个大学生的话,东极博物馆大概连小学都没毕业呢——这或许和国内大多数旅游景点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内蕴的习惯不无关系。旁边的渔民画展厅,也许叫“画廊”更加合适吧。
离开庙子湖岛,回去的海路顺利了许多,风浪小了,走的是另一条航线,途中经过普陀山,从普陀山的南海观音像前经过,高大的佛像,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坊间传言,自从请来了此观音像,台风都不敢光顾舟山群岛了,佛法无边。
从踏上庙子湖岛到坐上离开的船,我在这座岛上待了不到24个小时,给自己放了一天的假,偷得浮生一日闲,听听潮,看看海。回来的船上回来的车上,我一直觉得有些遗憾,就是没在岛上找到一家咖啡馆或者茶馆或者书吧,可以让我坐下来,喝点东西,看看书,听听海。

东极岛其实并不是一座或者几座岛的名称,而在去东极之前,我一直认为它是几座岛的统称。其实,东极是舟山市普陀区下面的一个镇,真正的岛的名字是“中街山列岛”,这个名字不够响亮也不够有气势,不像“东极”一词,能与我们更加熟悉的南极北极相比肩,故而说的多了,也就只记得了东极岛而忘了中街山列岛的本名。东极其实并不是中国最东端的岛屿,但离沈家门约45公里,坐船两小时的地理位置,让我们不介意把它视为中国的最东端之一。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