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32|回复: 2

杨柳松:77天独骑横穿大羌塘无人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2 01: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羌塘,地球上独有的超级荒原,当我们热衷谈论偏远的阿里和热闹非凡的可可西里时,对这片酷寒的高原依然陌生得不知所措。一个人,推着两百斤的自行车,历时77天,经历了一场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苦旅程。这是人类的又一个奇迹,工业文明并未完全束缚我们的血躯。

藏语“羌塘”,意为北方的空地,狭义指藏北无人区,实则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由于可可西里的概念被炒热,以至于大家一度用“可可西里”代替了这片广袤的荒原。实际上,可可西里不论行政疆域还是地理疆域只是大羌塘这片荒原的一小部分。

大羌塘,自由最后追逐之地……
发表于 2012-5-12 04: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1. 探索生命的禁区

计划二〇〇九年四月份第一次穿越羌塘,路线是相对容易的东羌塘南北纵穿。正欲出门的前几天,发现了一个网帖,丁丁和老苟已经起程,穿越路线和我一样,于是静观其变。打心里,我并不相信他们能成功,网络上的探讨看得太多,付诸现实的寥寥无几,名不副实的更多。正因此,丁丁是我第一个刻意结交的户外朋友,不是惊羡他的体能和经历,而是那种将想法变成记忆的勇气,以及共同的痴迷。

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旅行计划,的确,我不屑南北纵穿了,即便难度最大的中线,设计一条羌塘横穿路线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对比前人掂量一番,显然过于浪漫了,这几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旅行。几番斟酌,保守地设计了一条“W”型路线,直线长度相当于两个纵穿,便是傍依中央山脉,反复斜插,中途寻找一个牧民点,以解决补给问题。没和人讨论可能性,当别人知晓一个毫无骑行经验的人用自行车进入羌塘,可想口水的密度和浓度。生活中很多事皆如此,不宜过度讨论。尤其三事,一是人生伴侣,讨论多了一定娶了别人的老婆。二是事业,讨论多了一定做着别人喜欢的事。三是旅行,讨论多了一定走在别人的路上。

第一次羌塘之旅始于拉萨,独往界山大阪穿越点。路上出了不少笑话,第一次长途骑行,生疏得很,遇同行者,也避免谈论骑行经历。完成西羌塘无人区穿越后,准备继续斜插中央山脉时,因故中断了旅行。哀伤心境难以描述,状态异乎寻常的好,如此放弃心有不甘。随后几个月里,非常煎熬,我必须把羌塘这个情结了了,才有可能继续生活下去。

虽说上次旅行不完美,却有了切身体验,实地感受,彻夜研究着一次性横穿羌塘的可能性。种种现实把我逼到北线,荒原的最腹地,自古没人如此穿越。甚至超过纵穿长度的旅程里,我将被深度寒冷和干旱重重包围。从自力穿越角度来说,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行。随着研究深入,种种现实更加清晰地浮出水面,最大困惑有三个方面,一是食物补给,在如此长的天数里完全靠自给却无先例,我到底能承受怎样的饥饿状态?二是体能,在海拔五千米的恶劣环境中超负重推行能坚持多久?三是心理状态,孤身荒原中,面对周而复始地困顿何以应对?这也是我最期待探索的,人总是对自身充满了无限好奇。

在第一次旅行基础上,重新设定旅行计划和调配装备,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意义。折腾来去,基本原则有三,一是理论极限值,用计算器反复盘算出的所谓理论极限,包括体能、食物、心理,基础装备等等。二是极简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简单化!例如去年的两套供电系统中的小电机被废除了,虽然功能强大,结合摩擦发电、风能发电、微型电钻,不过几十元成本改装。三是一物多用,貌似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补充,实际上是生存策略最有效的组合。例如一根钉子,它不仅是一根钉子,它至少可以在三个岗位上发挥光和热,套上药棉,甚至还可以掏耳屎。所有的原则说来道去,只因没法带任何多余的东西。

如果,认为一切都准备好了,需要的就是以最快速度上路。没有什么激情能够恒久,趁热好打铁。
发表于 2012-5-12 07: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