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20|回复: 0

圣水峪—观奇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4 08: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到圣水峪一路走一路观望着,慢慢地向山顶登去。我被周围奇形怪状的石头所吸引,忙不迭是地将那天生地造的奇石收入眼底,简直是目不暇接,并且由衷地喜爱那近似〔喀斯特〕地貌的地理表象。这里真可谓是一个大的地质博物馆。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圣水峪村南面的山脉纵横东西,山体的地理构造则截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地理分布。以山脉中部为分界线,东部是一般的山脉,有着平滑的曲线,坡面有大片的人工梯田,上面种植了大量的松树。而西部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从山顶到山底上上下下跌宕起伏犬牙交错可谓壮观。北面则是著名的景区上方山云水洞森林公园,公园内怪石林立,云水洞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山里面的景色变化无穷,有独立的方形柱形似一座碉楼,白色和浅白色的石板叠压在一起,经过漫长的风吹雨蚀凹凸有穴,就像太湖石那样的瘦陋丑皱。白色的平面上被风吹雨蚀的浅黄色斑痕图案色彩斑斓。有的山峰由两座见棱见角凹凸不平巨型石柱形成门,而被称为“不掩门‘。还有的山峰远远的望去形状犹如一副巨大〔棺材〕,这就是棺材山,也有人在它的脚下闭目而卧,做起“当官发财‘的美梦来。这一带到处是陡峭的悬崖峭壁,而且每一处的峭壁形状迥异,有的峭壁层层叠加凸出的层面上生长着灌木。有的峭壁平面突出,一部分上大下小的半圆形,如同一颗大棒槌深深地镶嵌在壁面上。还有的地方酷似公园中堆起的人工假山。这里也有半面山的悬崖峭壁,然而壁面却悬浮着被雨蚀的溶岩粉。沟壑陡峭几乎没有可以存水的小潭,沟底被水冲刷得光滑圆润。最有特点的是沟里面根本找不到哪怕一小块圆圆的鹅卵石,全部是见棱见角的白色方形石块,横七竖八地错落在沟底。
路被悬崖阻断就有了红楼三险,其中的第三险为天梯。天梯的顶部悬有一块巨石,悬石边有一个勉强可以一个人上下的洞,洞下面是几乎垂直的几十米天梯,天梯下有一很小的平台,平台下面又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上下攀登天梯犹如徒手攀岩般,头顶悬石心更悬,可谓惊险。山里面还有一些洞穴和造型似石屋的地方,这些地方不由得不让人产生联想和更多的好奇心。还有一些地方残留了几处寺庙遗址,天梯的上方有一处不大的放佛龛的地方,天梯下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残损破败的寺庙,而两座汉白玉雕龙石碑却完好无损地矗立在峭壁旁,它的下面有一座灰砖舍利塔。
           由于地理地貌造成的原因,山中没有大树,只有矮矮的灌木丛和草丛。白色的山体岩石在灿烂的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白光。远远望去被开采得斑痕累累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大石窝采石场,那里盛产远近闻名的汉白玉。
        我们知道房山有一宝那就是石,它又分为汉白玉石和天然观览石两类。汉白玉石的级别很高,多用于皇家的宫廷和花园的装饰。如龙凤云水大石雕华表狮子石碑云柱栏杆牌楼望天吼动物等的雕琢。
           天然观览石则多用于皇家的御花园中和被民间收藏。而颐和园乐寿堂院中的青之岫就来源于房山。关于青之岫还有一段故事:在明朝,大官僚米万钟,家住海淀勺园,由于酷爱奇石,在他的家里和院中收藏有大量各种奇石。一次他在房山县游玩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奇石,他想尽一切办法并倾其所有将这块巨石从山中运出,可是到了良乡,米万钟便倾家荡产无力将它运回京师,而弃之于良乡的路边,被人们称之为“败家石‘。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回京时,路过良乡发现了弃之路边的这块巨大的奇石,命人将这块石头运回北京的颐和园,置于乐寿堂的院中,并将这块海青色奇石取名“青之岫‘。
           爱石赏石,只要你稍稍的留意便可以在山中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让你欣赏,让你惊喜,让你快乐,让你回味无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