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2|回复: 2

庐山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 16: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九月份的某天,和同学。结伴去了一趟庐山,一直没有动笔写个游记,仅以此作为补记。听语文老师说上庐山千万不能坐车,一坐车就没味,得一级一级爬石阶上去才有意思。爬石阶当然要比坐车花时间花力气,但这石阶也是现代修的,古人上山连这么一条好路都没有呢。于是我们几人从好汉坡爬上去,一路谈笑风生,但是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受不了了,还没走几步就要歇脚  。           让我汗颜自卑的是沿路有好多56十岁的老爷爷老太。气温一层层冷下来,没多久,枯岭到了。枯岭早已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只逛荡一会儿就会忘了这竟然是在山顶,但终究又会醒过神来,。我们都很惊叹在这样一座一千多米的海拔的山上居然还有一座小城,上面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庐山的名气,一半来源于得天独厚的美景与气候,一半得益于古往今来名人们留下的身影与诗篇。例如夏禹治水时曾经登过大汉阳峰、东晋名僧慧远法师在此创建了东林寺、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归宗寺洗墨、宋代大儒朱熹在白鹿洞讲学,更兼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因此留存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近代最著名的当属毛泽东、蒋介石、宋美龄和“庐山会议”了。如果讲风水,这山究竟有怎么样的神气仙气,能集中地吸引到这么多名人到此留连?我的心中不禁纳闷。在枯岭街上我们就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我们跟着一个旅行团到了我们要走的“花径”就在如琴湖畔。穿过古朴的花径门,是长长的林间小径,虽然冬日的花只能开在想象中,身旁的竹及松的绿依然带给我们几份惊喜。阳光在林中疏落有致,惊喜的是一份宁静;小径在蜿蜒中前行,惊喜的是一步一景里布局的精致。
走下台阶后的右边有一排低矮的林木,无花无叶光秃秃的枝杈,略显突兀,刚要遗憾间就听别人介绍说这是紫薇树,轻轻触碰任一树枝,整株树就会为之颤抖,所以也称“痒痒树”。我跟着摸了几下,整个树杈真的会一颤一颤,甚为灵动,此又一得
辗转间到了花径亭,“花径”二字相传为中唐诗人白居易所书,他当年遭贬为江洲司马,曾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想象得出诗人当年壮志未酬的落莫,可漫步在林间小道,兼有四月里满目绚烂的桃花,俨然是人间仙境,仕途与之,福兮祸哉!
        转过花径亭,就到了白居易草堂,一尊白居易驻步沉思的立像跃然眼前,草堂前一涓细流穿过,踏过大石板就到了草堂。从花茎出来后我们就直奔仙人洞,仙人洞果然名不虚传,毛泽东写过“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确实好险,险得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          因为我们资金有限,到得地方都是免费的,像一些主要的景点如三叠泉,五老峰,石门涧都没去,人们常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惭愧啊。不知不觉已经6点多了,我们回到枯岭镇,我们都感觉寒意怔怔。十五块钱上了车,开始了三百九十道湾的旅行。
            庐山有陡峭的“蒋介石路线”,弯道大概三百多的“林彪路线”,和最多弯道的“毛泽东的路线”,我们走的是 “毛泽东的路线”。传说当年毛泽东上庐山,每过一个弯扔掉一根火柴,到达山顶时共扔掉了四盒火柴,故以为是四百个弯道,却被警卫员纠正道:“主席,您抽烟用掉了四根,应该是三百九十六个弯才对。”刚开始我还真想数数看是不是真的,可不一会也被车转得迷迷糊糊。

        一阵云雾又飘到了我的眼底。
发表于 2011-9-6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soso_e179:}
发表于 2011-9-8 1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