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0|回复: 8

二蛋公社请进:关于3月13日京西古道活动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 08: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3月13日)京西古道,贵公社十几位队员在另外两支队伍的帮助下通过了冰雪覆盖的天梯,平安下撤。
请问:当时贵公社的领队在哪里?(问了几位队员,都说不清楚领队是谁、在何处)
看网站的报名人数已经有65人,大队出行,又是有冰有雪的季节,还请格外关注队伍的组织管理,保障队友安全。
发表于 2012-2-2 02: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们新人来说,走天梯是有点点怕,特别是在天梯上还有雪水的情况下。在此很感谢兄弟队队友的热情相助。让我们顺利下撤。             
      其实昨天不能说领队不负责,领队一再强调,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队员的安全,主要责任在我们队员身上,队伍庞大,老驴新驴速度不一,队伍拉的很长很开,领队一个人忙前忙后又是手台呼又是喉咙喊,很累。没法一一照顾。
     再次感谢兄弟队的无私帮助!感谢领队的无私奉献!只是各位队员,集体意识有待加强,毕竟我们是团体!
发表于 2012-2-2 05: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寸不烂之舌。
有人说这件事情既然让伊依解释,就肯定没问题。呵呵。
出发的时候,一趟车没有装完全部的队员,前队打了公交公司电话,调度929,伊依和后队共9人坐了第二趟车,我们中间有两部手台,有人走过这条线,有蛋妈画给我的示意图(在已经到了出发时间而伊依坚持要等迟到的外挂的情况下)。路上阿瑟一直在跟我们联系,问坐上车了没有,问有座儿没有,问到哪儿了,告诉我们他会控制队伍的速度,等我们。
到了灰地,告诉我们右手边有厕所,厕所出来马路对面过隧道,拐弯,我们就看到了回头接我们的阿瑟。通过龙燕大哥,我们知道这时前队已经到了石墙。正常的走,到煤堆的时候我们赶上了中队,阿瑟去接回走错路的前队,到此整个队伍胜利会师。
很开心的走到十字道,蹄窝,峰口庵。
伊依和前队最早到达峰口庵,吃了点东西我们决定不等领队和后队,自己下撤。人很多,很多都曾经走过这条路,在九龙驾校练车场我们讨论了一下,决定还是走天梯,前面的绿洲队伍里八岁的小天天也顺利的走天梯......伊依认为,谈不上哪个队伍帮哪个队伍,在户外大家都是一家人。下天梯的时候伊依是倒数第三个下的,看着全部的前队队友(据说有三支队伍,伊依把所有的一起走天梯的人都称为队友,妥否?)安全走下天梯,包括绿洲的领队。有人扶了伊依,可伊依也扶了别人,户外的温暖,是不需要回报的吧?
下山,领队带后队走的老古道。
370,我们上车,伊依的外挂很真诚的跟领队说谢谢。
我们看领队回去接后面的队员,跟队伍说再见。
试问,一个领队能为了后队跑后,能为了前队跑前,能保证每一个队员安全,他不负责任?
诚然我们有需要改进之处,可是,我们安全下山,玩儿的开心,走的幸福。
有照片为证。有诚心为鉴。
发表于 2012-2-2 18: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梯上人很多,三支队伍,大约有60人左右,没有同你走过也就没有认出哪个是你;而且,当时,精神高度紧张,关注的只有每个人的安全。
之所以有此一问,只是提醒一下,户外,安全第一。其他的,忽略不计。如果你能够认同这一点,那么,也请你往下看几行啰嗦的字句。
一、关于互助
这里没有任何分歧,在户外,就是一家,自助、互助都是应该的。这里我的确有一些措辞不当,应该说,是大家互相帮助着平安下撤了。还请各位见谅。
二、关于领队
帖子里,问的是,领队当时在哪里。领队,应该是发起活动的组织者。当然领队可以是领队组,但是在活动帖子中,似乎没有见到领队组成员的名单和分工。MM说前队是你在带领,那么,道一声辛苦。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从法律层面,当然不必负更多的责任,这也是对AA的户外运动的一种保护。但是,道义上,领队应该对路线熟悉、对队员的情况一定的了解,做好队伍的组织管理。这里说的是应该。这些道理就不在此讨论了吧。
当时,在天梯上,有两支队伍的领队是清晰的,一个在上面指挥,一个在下面和几个兄弟接应。而对于贵公社的队伍,的确没有听到指挥和组织的声音。问到的几个队员,也确实说不上来领队的ID。也许都是赶巧,恰好那几位队员是纯新的新人,又或者当时紧张记不清,也都是可能的。
三、队伍组织
那日贵公社的路线,应该是1.0左右(加上雪后道路泥泞、路滑等因素)。1.0的活动的确适合带新人,这一点毋庸质疑。但65人的队伍,似乎也有些庞大了。记得初进学习新人手册的时候,1.0的队伍,应该是不超过25人吧。队伍大,不好带,无形中又增加了风险。又是这种乍暖还寒、冰雪初融的季节,还是小心点吧。(那日雪后初融,一路泥泞。天梯上是有冰的,不是坚冰,是那种有点融了但还没完全化开的冰,在雪下面。大家的鞋或多或少都有些泥,在湿滑的天梯上,着实是危险的)从平地到峰口庵再到天梯,一路都在与贵公社的队员偶遇,队伍有点散。
四、再说安全户外,就是野外,其风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多一点安全的意识,少一分出行的风险,这也许是每个户外行走的人应该放在首位的。从活动计划、路线安排、队伍组织等等各方面,能多一分保障和小心,都是好的。
无论如何,那天的活动是平安愉快的结束了,那就是最好的结果。感动之余,多想一层户外的安全,那就更好了,不是吗?
不再回帖。有缘,山上偶遇、同行。
发表于 2012-2-2 23: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新领队先从中小队伍带起麻烦就少很多了!
发表于 2012-2-3 07: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在香山偶遇,一晃又过去几个月了。还期待再随您走走,多认几条路,多学点东西。
发表于 2012-2-3 17: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早晨我也乘929.在公主坟见到了二蛋公社的队伍。来了一辆车后,他们一拥而上,把那辆车挤得满满的,估计路上别想再上人了。我乘后一辆车,人也比较多。半路上的人都在埋怨爬山的人太多了。我觉得每支队伍都应注意,不要动辄搞50-60人的大队伍。这是文明出行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12-2-3 23: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前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直记住心里:户外第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安全,再次才是户外。安全代表自身安全,也代表大自然的安全。世间的一切都是一种平衡,户外境地也是一样,我们过去是去做客,就不要太招摇了。
发表于 2012-2-4 06: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夏子知道info领队们就这样忘记了她生命的教训,不知会怎么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