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75|回复: 97

访厦门新垵红砖古厝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15: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8年1月的厦门独行,除游走了厦门市内、鼓浪屿、集美大学区、去南靖看了土楼外,还特意去造访了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新垵镇的红砖古厝(音,错)群。
    开始行摄以来,风景与人文皆是我感兴趣的拍摄对象,此行厦门,也想着去哪能看看闽南特有的古村古屋,在厦门逛街时专门去书店买了几本介绍厦门旅游的书,书上介绍的红砖古厝群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游完了厦门市内及周边地方,在一个难得晴朗的日子里,与同屋的旅友小孙一同走进了新垵,去造访这个极具闽南风格的红砖古厝群。
    其实从厦门市区去新垵并不远,从住处附近乘坐公交车,中间换乘一下,再过海沧大桥,到达新垵村也就一个小时左右时间。俩人在新垵站下了车,感觉这个地方很热闹,完全没有进古村的感觉,心里有点疑惑,这里是新垵古厝群?可书上明明白白说这古厝群就在新垵啊。只好向当地人打听,人家指向了一条热闹的大街,我们将信将疑的顺着走了进去。这条大街是个集市,春节期间闲人较多,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我们只能边走边问,问年轻人回答说不知道,问年纪大的说闽南话我俩听不懂,只能闷头往里走。
   走了好一阵,街边的建筑越来越破旧了,终于看到了红色砖墙的房子,但离我们的想象还有点距离,就又向一位中年男子打听,这次还真找对人了,他说,这里就是新垵的红砖古民居群。可我们明明看到他家的房子是座新建的三层小楼,疑惑间他说,你们上我们家楼顶吧,从那里可以看到这个古厝群的全景。我在疑惑与兴奋中走进了他家的新房,爬到楼顶一看,果然如他所说,新垵的古厝群就在脚下。
    看老房子是要选择角度的,此时站在高处的我们,第一次领略到了新垵民居的壮观和气魄。新垵村的600多栋老房子,一溜儿排开,颇有气势。一眼望去,红砖为墙,红瓦为顶,燕尾脊、马鞍墙,虽说处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群中,但她独有的味道却没失去。对于祖先留传下来的古宅,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早已见惯不惊,但在我们看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特色民居群,很是兴奋。那飘逸的燕脊、圆润的马鞍屋脊,都具有着鲜明的个性,这是其他类别的民居所没有的。
发表于 2011-12-4 19: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厦门这边的土地是红土地,土壤都是红壤,红壤里的粘度很高,因此用红土烧成红砖红瓦非常方便。闽南地区,包括厦门金门台湾这个红土很多,所以就造成了这种红色的砖瓦,用这种红色砖瓦造的房子颜色则非常鲜艳。
目前,这种红砖屋主要分布在闽南、厦门、台湾等地,而厦门的红砖屋大多集中在集美、海沧、杏村和同安,它是厦门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种建筑形态,这些经历岁月打磨的红砖屋,记录下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居住方式上的人文进程。
发表于 2011-12-5 0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5 04: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垵,曾名新江。宋元时,中原氏民为避战乱迁徙而来,择马銮湾水边,依蔡尖尾山的风水宝地而居,勤劳创业,繁衍子孙,有的出洋谋生,历千年而人才辈出,至解放,形成了约200户500多幢红砖屋的大村落,村落里家居、教育、宗庙一应俱全,还有村落自家的商业街,保卫村民安全的少林五祖拳,更有中原氏族与闽南地域相结合的信俗、婚俗、节俗、食俗,形成了文化深厚的民俗和口味颇佳的美食。不论你到村落的东、南、西、北哪一片,都会被保存完好的、高高扬起的燕尾,稳重厚实的马鞍屋脊所吸引,被这里勤劳勇敢的先民所创造的红砖屋所折服。
    新垵的红砖民居群落的规模,在福建省内是独一无二的,它所蕴含的建筑艺术、文化美术十分深厚。
发表于 2011-12-5 09: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小巷里,可以看到城市里绝对看不到的众多燕尾脊汇于蓝天下的美景,可以观赏匠人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砖砌工艺和出砖入石的巧妙组合,可以看到三合院、四合院、“目形院”与护厝间的日月井、龙虎井。
发表于 2011-12-5 13: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5 18: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5 23: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的红砖屋大多坐南朝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祖先大多从中原而来,从这些燕尾式和马鞍式的屋脊当中,仍然可以看到中原的民居文化与厦门当地民俗民风相结合的痕迹。这些民居大多是按当年屋子主人的经济实力和人口的多少,分别连成一进、二进或多进的院落。
发表于 2011-12-6 03: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6 08: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院中的水井现在仍是住户主要的水源。
发表于 2011-12-6 12: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井和石制洗衣槽
发表于 2011-12-6 17: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垵早在唐代已经是繁华地带。《同安志》记载,元末明初,同安明盛乡垵仁里新垵村邱毛德等人渡洋“通番”经商;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新垵先辈从水路漂洋过海,远至东南亚和宝岛台湾一带谋生。鸦片战争以后,85%的新垵村民到南洋经商或打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部分人衣锦还乡,回来建豪宅,而且一座比一座好看、华贵,目前新垵留存着600多套红砖古民居。“看过新垵的厝,就知新垵的富”。新垵红砖民居有个特点是注重墙面特别是正面的砌筑,以红砖组砌成吉祥的图案,十分美观,而且永不褪色。往往砌成万字形、寿字形、棱形、八角形、双环金钱形,寓意吉祥如意、发财添喜、长寿延年等。红砖民居的图案种类非常多,构思巧妙,工艺精美,使居屋增添很多光彩和灵气。
发表于 2011-12-6 21: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孙我俩就在这个古厝群中随意游走,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座“豪厝”,虽然从外面看已经很破旧了,屋顶的瓦片都已坍塌,但走进去认真看一眼就能看出这座厝的与众不同。
发表于 2011-12-7 02: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厅堂内。。。
发表于 2011-12-7 06: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座旧建筑,虽然满布灰尘,几近破落,但它还是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仔细观看它的细节,透过旧建筑上满布的灰尘,还是可以看出它具有着不平凡的美。厅堂内木制神龛上的木雕很是精致,上面还有镏金的痕迹,想当年这里应是很华丽的。
发表于 2011-12-7 11: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垵古民居,大多以红砖为墙,红瓦为顶,花岗岩石为座,辅以木、石、砖雕,精美绝伦,这座古厝虽已破落,但房梁上镏金的精美木雕仍能呈现出曾经的华美。
发表于 2011-12-7 16: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12-7 2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沧红砖古民居,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人文特质。红砖古民居的装饰有三大特色: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细致,题材广泛,富含生活趣味,从这个厅堂内的精致木雕中可见一斑。
发表于 2011-12-8 01: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的这个牌匾不知是指什么派别。新垵村是“武术之乡”,村人练武逾百年,多练五祖拳。村民习文练武,文武名人倍出,清代村里曾出了几位文举人和武举人,莫非该屋的祖宗是什么文武举人?如今人去屋空,问及邻居,因语言不通,我们无从知晓其来源。
发表于 2011-12-8 0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沧红砖古民居,大多是历史上出洋创业者的居住地,许多古民居的位置“厝边即是海边”,很多先人由此出洋,从此发达了起来。每一栋古厝都藏着一段沧桑的家史,这些古厝的主人,有洋行买办、革命人士、航海家、南洋发家的老板等等,每个人就是一个富有启迪意义的故事。厦门红砖民居,不但荟萃了建筑艺术精华,还浓缩了许多人文历史。
发表于 2011-12-8 10: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12-8 14: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砖古厝的燕尾瘠
发表于 2011-12-8 19: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稳重厚实的马鞍屋脊
发表于 2011-12-8 23: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石门、石窗
发表于 2011-12-9 04: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12-9 09: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厝的装饰图饰或历史故事、或飞禽走兽或神话灵物,遍布房前、屋脊、窗台。
发表于 2011-12-9 13: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12-9 18: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12-9 22: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厝装饰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比较成熟的木雕工艺和砖雕工艺,和北方比起来,闽南的工艺要纤巧、柔和、细腻的多。
发表于 2011-12-10 03: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