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安徽 合肥] 五月的皖南如此美 -----绩溪行纪

已有 1823 次阅读2011-6-12 20:21 |系统分类:游记| 绩溪

五月的皖南,干旱后持续的暴雨,偶有间歇,天空依然云雾蒙蒙,少见那斜阳残照,只有青山绿水映衬着黛瓦粉墙,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在这样的季节出行,虽然不很方便,却也惬意舒适,关键是了却了我一段小小的情结。

去年的端午节,曾经匆匆路过绩溪县城,然后由此东行,从伏岭镇的鱼龙川单人重装徒步徽杭古道,后来也是因着一场暴雨,使我登顶清凉峰的计划泡汤。绩溪至伏岭的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一条带状的山地中,登源河水一路伴随着它不离不弃,公路两侧点缀着一个个古村落,仁里、浒里、坑口、湖村……透过车窗,那些风貌相仿的徽派建筑如此亲切,高大雄伟的祠堂、巍峨壮观的牌坊、幽深曲折的小巷、高高的马头墙,撩起我内心无限的情思,强烈的吸引着我,要在不久的将来寻幽访胜,重游绩溪。

绩溪曾经是古徽州所属的一府六县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划入宣城地区,这种简单的行政区划根本割裂不开绩溪和徽州文化之间那种渊源流长的水乳交融的依恋关系。如同历史上的婺源,曾经是古徽州的文化核心,现在虽然划归江西,但那里的居民绝对容不得别人称他们为“江西人”,他们的骨子里和胡适一样,只认可“我是安徽徽州人”。

今年的五月十九日,也就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被正式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的一生,行走大自然,悠游自在,上下求索,追求真知,魅力长存,让后人心怀景慕。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做到“荡胸生层云”,“踏遍青山人未老”。追随前人的足迹,迢遥山水间,有我们魂牵梦萦的乡土故园,旧时岁月已不再,浪漫情怀却依然。

63,背上行囊,辗转巢湖、芜湖,在傍晚来到宣城。这是大诗人李白曾经“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地方,城外四面环山,冈峦盘曲,句溪和宛溪两水环抱,汇入水阳江,好一座“画里江城”。不忍离去,晚上就住在私人旅馆,逛夜市,吃火锅,喝宣酒,以古人为友,在大街上漫步,自是一种浪漫。午夜,暴雨滂沱,微醺听雨,心境欣然。

次日上午,坐车往绩溪,途经宁国。雨中的山更青,水更秀,树木翠绿鲜活,充满了诗情画意。李白当年感叹“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也只是在江南的山区,空山幽谷,白云才贪恋那美不胜收的景致,流连不去,让风雨洗脱俗世的尘埃。

绩溪县城近了,大雨中的登源河水清波激流,两岸的绿树笼罩在白纱般的雾气里,如画如梦。三个多小时的行程,肚子饿了,赶紧找一处小饭馆喂饱自己。绩溪是徽商故里,也是徽菜、徽墨和徽剧的发源地,据说徽菜厨师大半出于绩溪。按理说,在绩溪县城可以吃到正宗的徽菜,当地人却说,好厨师都云游四海去了。中午的饭菜一般般,价格却是明显的宰客。

绩溪县城毫无特色,绩溪的美体现在散落山间盆地的那些古村落。距离县城最近的村落是“千年仁里”,出县城东门桥,步行三公里即可到达。因为暴雨,走了不到一里多路,登山鞋和大半条裤腿已湿透,只好半路拦了一辆出租车前往。

原本想逃票,从公路边偷偷走进一条小巷,发现这样的天气,村落里根本没有一个游人,甚至连村民也看不到。看到一家敞开大门的院落,二楼上有个有顶棚的露台,那可是扎营的好地方,于是和旅伴走进去。无巧不成书,那户人家中午刚好来了一位客人,喝得醉意熏熏的,一听我们的要求,就代表主人答应了。主人只好做个顺水人情,寒暄之下,原来主人就是仁里村的高支书。去年,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来仁里视察,高支书亲自讲解,并和中央领导合影,那幅照片就挂在主人家的客厅。

放下背包,将帐篷支起,然后打伞出去游览。当地有这样的说法“小小绩溪城,大大仁里街”,仁里村有四门,中街长达一华里,另有东街、西街,街头各有一口古井,即东井和西井。中街的历史有几百年,曾经是绩溪最繁华的古街,这里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门楼、古巷比比皆是,木雕、砖雕、石雕或明雕镂空,或暗凿浅刻,内容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山水人物和飞禽走兽,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握手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完美营养餐 ID 1082

  • 等级
    LV.3
  • 积分
    276
  • 威望
    159
  • 驴币
    306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