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陕西春节民俗游攻略

已有 4935 次阅读2012-1-21 10:31 |系统分类:交通

 所属地区:陕西省  适合人群:所有人  出游难度:微难

  适合天数:5天  花费预算:800元  适合时间:1月、2月

  眼看着临近春节,看惯了各地为了商业需求举办的各色庙会,真怀念记忆中那份亲切的乡土味。所以,我把目光聚焦到了陕北这块地方。

  对陕北的印象,初始于抗战片中艰苦的革命老区那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一提起这个地方,浓重的画面感便扑面而来,好像就能看到头扎白羊肚手巾一脸朴实笑容的老汉正蹲坐在土窑洞门口,脸上挤出的道道皱纹就如同那片土地的轮廓般深邃。越是远离大城市的地方,过年就越是热闹,就比如这质朴的黄土高原。正月里陕北的民俗活动非常多,多地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汇演,我这短短的年假看来是无缘传说中的横山牛王大会与古老的放赦仪式了,只能前去最具浓缩性与代表性的延安,观看那别开生面的秧歌与腰鼓。

  在坐了一夜火车,我早晨到达延安。如今的延安已完全颠覆印象中的穷困,街上也多见白皙漂亮的妹子,然而转见流经市内的延河已渐干涸,旅行大巴边的导游还在口沫横飞地号召游客多给这座饱经磨难的革命老区“做一点贡献”。岁月流转后,也只有宝塔山还几十年如一日地矗立于这座老城的制高点,俯视着她的变迁。在延安我没有多做停留,便向着名传世界的腰鼓之乡——安塞县进发了。

 

  安塞县是体会陕北年味的重镇,每年正月里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表演,在这里,安塞腰鼓可是重头戏。曾经在《延安保卫战》的表演中观看过小规模的安塞腰鼓表演,被热情奔放的陕北汉子们深深感染过,今日真正来到这腰鼓之乡,感触便更加深刻了。只见百十来个个头扎白羊肚手巾、腰中挎着红鼓的汉子踏着整齐又不失灵动的舞点,一摆一跳间几步就跃到了场地中央,他们两步前跨、三步扭身,脸上的笑容堆折出的纹路淳朴如这片土地的沟壑,鼓槌上拴着的红绸似野蛇吐出的红信子般舔舐着他们的轮廓,腰与腿脚间传递的爆发力夹杂着的壮吼声如百十只气势撼天的高原狼。想必,也只有陕北这片厚重的土地,才能承载这些质朴的陕北汉子们“如武如舞”的壮美艺术。也许是我举着相机拍得过于张扬,一位皮肤黝黑的国字脸小伙子冲着我的镜头腼腆地笑了笑,露出与他的肤色对比极强烈的一排牙,然后将腰鼓跳得更为卖力了。

  另外,在秧歌表演上,更是能体现陕北人的热情,他们经常会拉着围观的外地人一起参与进队伍跳秧歌。来到这,就把各种羞怯抛到一边,尽情卖力地跟着跳吧! 九曲黄河灯阵(又称转九曲、转灯)在陕北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安塞更是不例外。初认识这个词的时候,还是在一篇描写榆林横山县牛王大会(也是正月里的民俗活动,这次限于时间问题,没有赶上)的文章中,这灯阵据说是按照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形式演变的,等夜幕降临时,百十盏灯同时亮起,锣鼓唢呐喧天的演奏中,秧歌队打头进入这九曲阵,听上去感觉颇有些神秘色彩。

  这次大老远来一趟,自然也是要观看一番的。只见在一块宽敞的平地上,事先支起了排成等距离四方图阵的柱头,数了数,足有三百多根。中间留出弯弯曲曲的路,走过去再返回来,各有九道曲折,真可谓大城套小城,变化无穷。夜色渐渐笼罩下来,整个灯场灯光闪烁,焰火通天,鞭炮齐鸣,在伞头领头秧歌队在锣鼓家什的伴奏下唱了一首进门秧歌时,便开始祈求来年四季平安。另有些欲心想事成的男女老少或是远道而来的游人,便手拿黄香依次进“城”,共同游转。俗话说:“转九曲,消灾驱病,人活九十九”,因此,在这里,转九曲可谓男女老少趋之若鹜。

  离开陕北时,我这个住惯了水泥森林的人面对着苍茫的山梁,喉中似被什么东西哽住了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压抑在胸腹中的郁气一吼而出。想来,无论是响遏行云的信天游,还是欢天喜地的祈福祭祀活动,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陕北人一种情感宣泄。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一如陕北人的性格。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他们最质朴的性格演绎出了别具魅力的风情!


握手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东方剑 ID 201

  • 等级
    LV.6
  • 积分
    1599
  • 威望
    778
  • 驴币
    1227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