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云南 思茅] 勐卡镇 无法被忽略的一片区域

已有 1431 次阅读2012-7-1 18:18 |系统分类:游记| 沧源, 南部, 西盟

    西盟是无法被忽略的一片区域,在滇南南部山区,这是除了沧源之外最主要的佤族聚居地。

    这里地处横断山脉南缘,多山区少平坝,当地人称为“阿佤山”。汽车在大山里开挖出来的公路上反复迂回,无止尽的弯道连着弯道,周而复始的上坡连着下坡,几乎没有水平线上的直路。虽然路面已经是修得平整结实的水泥路,但100公里的路程班车往往要开上三四个小时。偶尔遇上一小段塌方烂路,乘客们还得合力推车。

    然而阿佤山的云海也是这一路奔波的最慷慨回馈,足以让外来的旅人乐而忘忧。正是这样的地势和气候,使得云海常年缭绕翻腾,彷如神仙眷顾,在山间不同的海拔高度,景象也随之变幻,时而凌云之上光芒万顷,时而迷雾中缓行如梦似幻。

 

    雨雾中我到了西盟的旧县城——勐卡镇。这个偏远的老城只有略显陈旧的两条主街和一个民族集贸市场,但每天依旧人来人往并不冷清。我喜欢这种充满生活气息人间烟火的地方,哪怕是市井而混杂,但却饶有趣味。

    我住宿的客栈在镇子边缘,面朝连绵佤山,下临山崖,每天上午11点前站在阳台走廊就可将云海尽收眼底,而从这里走到市场的停车处也只是五分钟。

    在这个颇热闹的停车场几经询问,我终于打听到前往十多公里外的“永老”佤寨的客货两用车。司机一开始摸不着头脑,并不知道他每天经过的这个寨子叫什么名字,甚至以为在缅甸。幸而旁边有人听到我们的对话,提醒他“就是那个全是茅草屋的地方”。司机恍然大悟,我心里也踏实了。

  永老比勐卡还要偏远,它的西边一河之隔就是缅甸。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寨子背后的意义可是沉甸甸!它是佤族的发源地,据说传统习俗保留最为完善。这里清一色的茅草屋,既未改造,也没有被刻意保护,更没有任何额外的美化,显得有点杂乱,也最真实。

    不过进入寨子的主路已铺了水泥,一路走到尽头是一个修葺平整的小广场。眼前一棵连成片的大榕树占据全部视线,仿佛一道绿色的屏障,“独树成林”是热带地区常见的植物奇观。驻足间一个精瘦黝黑的老伯不知从哪冒出来,指着地面和榕树好一番热情的“介绍”,可惜我几乎听不懂一句完整的话,只大概捕捉到“跳舞”、“喝酒”、“树”等只言片语,我只能对着空空的广场想象,大概这是寨子里很神圣的一处场所、过节的时候村民们聚在这里唱歌跳舞祭拜的热闹场面。这个可爱的老伯又指引我到树下看那两只铺满青苔的木鼓,又是一通介绍。这是佤族独有的鼓种,每个寨子里必定会有,与佤族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息息相关。虽然语言不通,从他的神情仍能感受到这两个神器的意义非同一般。

    告别老伯,我继续晃入寨中,如同误入黑白泛黄的旧电影里,甚至有一些蒙尘和划痕的错觉,萧索而寂寥。真正的原生态,也意味着最为贫困的现实。这里的人们显然没有翁丁那么幸运,作为旁观者看来。但是哪里又是标准呢?地域之间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匆匆过客没有资格拿任何地方去横向比较然后矫情的怜悯。对当地人来说,这是自己世代延续下来、一天天一年年割不断的生活,是浑然一体而不是麻木。山寨之间的游走不是窥探猎奇,而是在无数次对差异的新认知中,明白这世间的各种存在、生活的各种状态;在无数次脚踏实地的体验中,更宏观、客观而平等的看待各种生活。

    傍晚回到镇上,太阳已经西沉,但云霞满天,光彩未黯,远处天际竟凭空垂下一道彩虹,如剑插云霄,又似给这一天画上七彩的惊叹号。


握手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美丽心情 ID 27

  • 等级
    LV.6
  • 积分
    1546
  • 威望
    868
  • 驴币
    991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