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安徽 合肥] 徽城买砚记

已有 1494 次阅读2011-7-22 11:04 |系统分类:游记

 

    下山那天是正月初五,早晨起来时,天阴阴的,虽然看不见太阳,也似乎不象要下雪的样子。在山上呆了三天两夜,还是没有看到雪景。昨日下午从头顶上飘过去的那一点点雪,勾引很多游客满怀期望地在山上又呆了一个晚上,看看今天不象有要下雪的光景,就去问过宾馆前台的小姐:"可能吧,也许会,这个季节按道理下雪比较少了,不过也很难说,不一定……",尽是含糊不清的词,听了和没听没什么两样,在房间里等到快十一点,眼看天色越来越明朗,终于打消再呆一个晚上的计划,"下山吧。"

    有什么办法呢?黄山总是这样让你欲罢不能。

    从北海宾馆步行到白鹅岭缆车处,等缆车时,远远的看着白云缭绕的莲花峰和天都峰,真不想和他们说再见。

    小艾说"要是有钱有时间,我们以后在山上住两个月好不好?"

    我暗笑:谁不想?真是废话。

    几分钟后,缆车到云谷寺,出门,看缆车入口处等待上山的人排成一条长龙,不禁佩服现在的旅游公司的策略高明,大正月拉来这么多傻傻的游客到黄山旅游。站了一会儿,想下一步该去什么地方?立刻,那些卖葫芦糖,卖快餐的,开出租车的……都过来招揽生意,仿佛从无忧无虑的仙境回到熙熙攘攘的尘世,有点不知所措。

    穿过人群,行到大道上,小艾建议去黄山宾馆洗温泉浴,十年前上还在上小学时来黄山,就是在那里洗的温泉,出于怀旧情怀,很想回去看看现在是什么样子。 找了一辆出租车,司机二十来岁,还有一个女的跟车。问了去黄山宾馆的价格,每位十元,一路上,司机又开始试探着东拉西扯,先是说现在早就没什么温泉了,一会儿建议去翡翠谷,一会儿建议去看黄山短尾猴,一会儿要帮我们找个便宜又高档的宾馆……这些东西早见多了,小艾更是烦得要死:"你还是先拉我们到黄山宾馆吧!"

    车到黄山宾馆停了下来,正门没有什么人影,一付门可罗雀的架式。一个女服务员斜倚在旁边的一个小门上,懒洋洋的,显然没有什么生意,振作不起精神。因为不知道这个季节是否有温泉可以洗,就让司机停在门口,我下了车去问。 "温泉?有啊有啊,你进来看看吧……"服务员领着我进门,指着一间类似于宾馆浴室的房间说,灯光暗暗的,"不过现在水龙头没有水,因为冬天怕冻,如果要洗的话等一下我去提水过来……",我心里暗自嘀咕,是锅炉水还是温泉呢?也不想去细问价格,说声谢谢就出来了。

    上车商量了一下,对视摇摇头说"算了吧!"想好好的享受一下温泉,消除疲劳的计划又泡汤了。

    一时不知道剩下的这个下午怎么打发,看时间不到十二点,想想去歙县也许还来得及。司机一听要去歙县,两眼放光,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砍价还价,从220元一直杀到120元。司机总算答应去了。

    上车走了一小段路,司机忽然把车一停,说:"你们要不要先在这里找个地方住下来?我认识这里的一个三星级宾馆的老板,价格很便宜的。"我们一再坚持先去歙县。司机一看不肯干了,说:"那我不能带你们去了。"开始说得好好的,中途又变卦,生气也没有什么用,旅游总是有这些犯恶心的事情。

    一怒之下,我们下了车,给了十五元车费让他滚蛋。 在路边的小饭店吃过午饭,就在路边栏了一辆回黄山市的车子。一路上昏昏沉沉,三点半回到黄山市。

    找了靠近车站的一家雅号"楼外楼"的宾馆住下来,楼不高,原先可能是个招待所,刚刚装修完毕,由两座房子连接起来的。是否他们的宝号由此而来就不得而知了,住在那里是因为他们自称可以帮我们搞到回程的卧铺车票。

    稍微收拾了一下房间,服务员把车票送到。出门,去徽州老街。

    徽州古街买砚

    出门,就在车站边,门口停了一排的三轮车,天上没有太阳,仍然是阴天,车站广场上的风有些冷。听宾馆服务员说,去老街,搭三轮车十分钟可到。 随便搭上一辆车,谈好价钱就出发。

    虽然是个旅游城市,黄山市的市容实在不敢恭维。车子在尘土飞扬的马路上前进,拉车那人五十岁左右,一路絮絮叨叨个没完,口齿不清的说要带我们看什么程氏三宅,"去了程氏三宅,歙县的明清古民居你们就不用去了。"不由我们同意,把车子拐入一条小巷子,在一座古香古色的房子的后门停车,上面一块牌子写着"程氏三宅",好家伙,也不管别人同意不同意就拉来了,最恨就是别人强行推销了,我们坚决不肯下车,那人看看没招,只好把车子拐回大道上。

    又走了约五分钟,那人指着一个石头的牌坊对我们说,前面就是老街了,接着开始索要多余的车费。哪里肯去理他? 老街,以为是一个围起来的象古城一样的集市,其实只是直桶桶的一条街,都是仿古建筑,不象是老建筑,看不出来有多少年的历史,老街前面也开始兴建一些新式的房子。电线杆到处都是,想找一个地方避开它照一张相片都不太可能。一点"古"味都没有。

    沿结一路过去,卖砚台和茶叶的占了百分之八十。 黄山茶叶以绿茶为主,太平猴魁,黄山茅峰,雨雾茶都是本地的特产。

    小艾是个喝茶的能手(属于很能喝茶但是却没有什么鉴赏力的那一种),到此地怎能不买茶叶?走不过三家店,装模作样的品过几杯茶,两手就提得满满的出门,老板娘兴高采烈的送出大门外,"欢迎再来!"。看着老板娘春风满面的样子,思索这回肯定是被宰死了。我顺手要了一大一小两个装茶叶的罐子,虽然不值多少钱,心理也稍觉平衡一点。

    本地的另一特产就是"歙砚",因产于徽州的歙县而得名。质地黑而纯,与"端砚"齐名。现在文房四宝没有多少人有一件的了,所以砚台已经超出本来使用的意义,几乎纯粹成为工艺品。标价都很高,从几十元到几十万不等,连续走了几家店,只是比较价格。

    在旅游景点买东西,要象老中医一样精通"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先四处看看,货比三家,旅游景点的东西各家大抵都有,多看才能对价格有个比较;

    "闻",就是多打听,如果你已经决定想买某一样东西,留心看看别的游客以什么价格成交,虽然此时不知底价,但是知道高于这个价格肯定是吃亏了;

    "问",开始试探性的问,要装作很兴趣但是又不太想买的样子,边说"太贵了"边出店门,老板一看往往会叫住"你给个价",千万别听他的!继续往外走!接着他可能会说"给你最少xxx,……"; 这时你会更加心里有数了!不过还是先别买。

    "切",就是砍价,走过几家店,大概有个谱了,就可以开始讨价还价。砍价有很深奥的学问,这里笔者不是专家,不多说了。但是要记住一点,你开口的价格一定得低于心里想要的价格。在旅游景点,别看老板们一脸苦相就软了心,开口狠杀就是。砍价是不是砍到接近底线,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测算法:如果价格不合你掉头而去,老板看着你消失在视线里还没有叫你回来,大概就很接近了。如果出门不只五步,老板扬起声调说,"回来回来",这笔生意大概做砸了!

    (× 希望以上这些雕虫小技对以后要买东西的朋友有点帮助,笔者注)

    在一家店里看到一块青石砚,巴掌大,雕成一只鸭子形状,刀工古朴浑厚,砚石的纹理也清晰自然,很象水流的样子,把砚石放在满水的盆里,很有"春江水暖鸦先知"的寓意。上有一个红色的阴文篆刻"方"字,大概是作者的姓。标价380元。据前面几家店员的介绍,姓方的这人在徽州砚雕界很有声誉,门徒广众,以青石雕为主。

    细看时,上面有一处细微的沙质的痕线,属于材质不佳的那种。

    店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听我一说,赶紧说,"我这里好象还有一块,拿给你看看",在桌子下掏出一个大袋子来,摸出一块给我,"你看这个怎么样?",这个痕线倒是没有了,不过相比于前一块,虽然样子很象,刀工却笨拙多了,属于欲工确不得要领的那种,全无大家气派,明显出于一般匠人之手。

    我摇头,那妇女以为来个识货的,"我再给你另一块看看"。一下又掏出一块来,这块更是糟糕透了,不仅刀工拙劣,石头纹理细密而显得杂乱无章,全无一丝感觉。第一块如果是师傅作的,剩下得两个肯定是徒子徒孙做的了。

    我又摇头,已经打定主意要第一块了--白璧微瑕毕竟还是璧吧。心里已经准备给个价格了,谁知不等我发话,那店员也没抬头看我的神情,稀里哗啦的把那袋子往外一倒,满地都是砚台,其中最少有五六个跟我要的这个一个样子!

    My God! 感情现在都用生产线生产了,还说什么独此一块!真是倒胃口。 做这种生意用这样的店员,老板真是没眼光。

    这砚台的价值立刻在我心里一落千丈,我开口说:"80元"。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一百元成交,另付送一个装砚台的盒子。


握手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魔鬼身材 ID 1047

  • 等级
    LV.4
  • 积分
    319
  • 威望
    178
  • 驴币
    345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